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深圳科學家破解DNA存儲技術世界性難題

      發布時間:2022-04-27 11:15:00來源: 廣州日報

        深圳科學家破解DNA存儲技術世界性難題

        “DNA硬盤”登上頂級期刊

        4月25日,《自然-計算科學》發表了由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導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開創了一套獨具優勢的編解碼系統,用以解決當前DNA信息存儲領域的技術難題。

        據悉,研究團隊結合DNA雙鏈模型,開創了一套比特—堿基編解碼系統,并在實驗中驗證了該系統在信息密度、技術兼容性、數據恢復穩定性等多方面的優勢。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納

        DNA數據存儲擁有巨大潛能

        我們知道,所有信息在計算機中只由二進制的方式存儲,即0和1兩個數碼。而生物的遺傳信息則儲存在DNA中,以A、T、G、C四種堿基表現。

        也許你會思考:倘若把信息語言的0和1,轉換為生物語言的ATGC,我們是不是就能把各類信息長久地保存在DNA中,讓DNA成為“完美”的存儲器了?擅長把假設變為現實的科學家,已經用實際研究成果對這個問題給出了樂觀的回答。這也就是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科研人員告訴記者,DNA的數據存儲潛能其實是超越現有信息存儲器的。

        隨著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海量數據如何長期穩定存儲已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而以“BT+IT”融合的DNA信息存儲技術,或能為這個問題提供更優解,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畢竟在存儲信息這件事上,DNA可以說是坐擁數十億年經驗的資深前輩。相較于現有的U盤、硬盤、磁帶等介質,DNA具備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是超高的信息密度。2012年《科學》雜志文章指出,1克DNA理論上可以存儲455EB數據,相當于數千萬個1TB移動硬盤的大小。

        二是超長的待機時間。DNA作為相對穩定的分子,其半衰期長達521年,在理想狀態下甚至可保存成千上萬年。

        三是超強的生物兼容性。DNA作為絕大多數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相對無機物、金屬等存儲介質而言,具有更強的生物兼容性。

        2019年,“DNA數據存儲器”入選《時代周刊》年度100項最佳發明。我們有理由相信,DNA憑借其獨家天然優勢,在信息密度、復制與維護成本、使用壽命等方面都具有顛覆現有技術的巨大潛能。

        這項技術從2012年起步至今短短十年時間,DNA信息存儲領域已取得不少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包括檢索、修改等高級功能也已完成原理驗證性的測試,以微軟、谷歌等產業巨頭形成的DNA存儲聯盟更是在為其商業化廣泛合作蓄勢。

        深圳科學家巧妙破難題

        但是,如何在保證信息轉換效率和技術兼容的同時,大幅提高信息恢復的穩定性?這是DNA存儲中編解碼系統存在的棘手問題。如今,DNA存儲的技術壁壘,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華大研究院”)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

        4月25日,華大研究院、深圳國家基因庫等多家機構的研究團隊聯合在《自然》子刊《自然-計算科學》發表研究論文。研究團隊結合DNA雙鏈模型,開創了一套比特—堿基編解碼系統,驗證了該系統在信息密度、技術兼容性、數據恢復穩定性等多方面的優勢。

        華大研究院團隊以兩套不同的規則,分別對兩條二進制信息進行“一對一”編譯轉換,再取兩者統一交集的部分為最終解,實現將兩條獨立的信息組合統一為一串DNA序列。

        機智的朋友可能會問,人工合成的DNA要保存在哪?目前,常用的保存方法分為體內和體外兩種模式,兩者孰優孰劣尚未形成明確定論。為了全方位驗證新系統的信息恢復穩定性,華大研究院團隊通過體外DNA干粉和細胞體內大片段兩種存儲環境進行測試,皆實現了原始存儲數據的完整恢復。

        在體外模式方面,研究結果證明,深圳科學家研究的編碼采用的線性數據恢復模式在每種DNA分子的平均拷貝數僅有100時,仍然能恢復最高88%的原始數據。

        在體內模式方面,研究將信息存在了酵母活細胞的體內,酵母菌株經過1000代以上傳代之后,信息仍可以被完美恢復。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利用活體細胞作為DNA存儲的載體,上千年后原始信息或仍能被解讀。這樣的存儲方式可以得到接近于天然DNA分子存儲理論極限的物理信息密度,每克DNA能存儲的信息量約為432.2EB。據透露,華大研究院團隊曾將《開國大典》影片存儲于DNA中。

        該研究由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主導,深圳國家基因庫、首都師范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多個研究團隊共同參與。華大研究院平質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

        相信隨著華大等全球科研機構、數字信息產業界的不斷突破,在不遠的未來,“DNA硬盤”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數據存儲設備之一。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波多野结衣全部作品电影|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色一情一乱一伦黄|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理论三级| 国产久视频观看|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东京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址| 欧美xxxx做受欧美精品| 动漫乱人伦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你懂的| 天使a中文在线观看|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日本最新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国产模特众筹精品视频|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玉蒲团之风雨山庄| 国产一级毛片午夜| jizz.日本| 天啪天天久久天天综合啪|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性欧美18~19sex高清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欧美乱人伦中文在线观看不卡|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荡公乱妇蒂芙尼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