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興產業富村民 湘贛邊革命老區煥新顏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紅土地”興產業富村民 湘贛邊革命老區煥新顏
中新網長沙4月27日電 (記者 唐小晴)革命老區要振興發展,鄉村振興是關鍵,產業振興是基礎,要在產業發展上下功夫,不斷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在湖南瀏陽、炎陵、茶陵等湘贛邊革命老區,積極探索發展特色產業,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老區煥新顏。
“三變”改革讓小漁村走上致富路
58歲周運紅生活的湖南株洲市茶陵縣舲舫鄉官溪村,丘陵連綿,土壤貧瘠。多年來,村民只能依靠流經村內的洣水河捕魚為生。改變從2018年始。彼時,株洲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官溪村被納入首批試點村。
村支兩委抓住機會,邀請在外經商的官溪人返鄉創業,發動超80%農戶參與,共同籌資1200萬元,成立官溪洣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設資產、土地、勞務、房屋、置業5個股份制合作社。
“與村組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將閑置土地、山林、草地、灘涂、水域、房屋等資源整合起來,統一流轉給村集體,全部作價入股官溪洣水公司,并約定公司每年將8%利潤分紅給村集體。”官溪村黨總支村書記周紅云說,“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找到了促進農民增收、生產增效和生態增值的新路徑,村集體有了穩定收入來源。
擱置漁船,收起漁網。漁民周運紅成了村里水產養殖基地的員工,每月拿工資,還成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東。“戶口在本村的都有基本股,就業或購房遷出本村戶口村民也有福利股。年年有分紅,日子過得更好了。”周運紅笑言。
“產權制度改革+特色產業”,利用豐富水域資源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曾經留不住人的“空殼村”煥發勃勃生機,唱響了歡快的“漁歌”。官溪村不僅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實現零的突破,去年達20余萬元。
“官溪洣水公司獲評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我們還將與湖南省水產科研所合作,打造中華倒刺鲃繁育基地,做大做強養殖業。”周紅云說,一批在外闖蕩的村民陸續返鄉,支持漁業發展。
“寫給天空的情書”共興湘贛邊
“瀏陽煙花響天下,天下煙花看大瑤。”地處湘贛邊區域中心的大瑤鎮是花炮始祖李畋故里。1400多年前,李畋受先人“燃竹驅祟”啟發發明了爆竹,大瑤鎮因此有“花炮之源”美稱。
千百年來,傳統花炮技藝在大瑤鎮代代傳承。這個全國煙花生產和交易重鎮,花炮產業鏈條成熟完整,是全國花炮原輔材料集散中心,占據全國70%以上原輔材料交易市場,共有花炮全產業鏈相關企業400余家,吸納就業人數4.5萬人,花炮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此規模龐大的產業鏈,確保煙花生產的安全、環保尤為重要。大瑤鎮黨委書記潘定一介紹,深耕花炮產業全鏈引大做強,大瑤鎮推進花炮產業向更安全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質,不斷擦亮瀏陽“世界花炮之都”和大瑤“煙花小鎮”品牌。
在大瑤鎮花炮安全生產智能管理指揮中心,全鎮花炮生產企業數以千計的攝像頭都接入了安全生產風險預警與防控系統。“AI技術也應用到了安全監管領域。”指揮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該系統還擁有智能人體靜電管控、溫濕度和粉塵濃度的監測、涉藥機械狀態監測等識別和報警功能,最大程度減少了安全隱患。
銷往世界各地的中國煙花,大多數在湖南和江西交界地帶生產。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上栗、萬載4縣(市)煙花爆竹產量占全國九成。去年10月,由湖南、江西兩省共同推動的湘贛邊區域合作正式升級為“國家戰略”,也意味著大瑤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潘定一表示,大瑤鎮提出建設“湘贛邊區域合作現代化示范鎮”目標,力爭率先打造成為湘贛邊產業共興、交通共聯、民生共享的璀璨明珠。
小小黃桃成致富“金果”
位于湘東南邊陲的湖南炎陵縣,是井岡山革命老區縣,曾受自然、區位及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約,成為國家級貧困縣。發展茶葉、種植奈李……炎陵人民一直在尋找脫貧致富良方。
1987年,炎陵縣從上海市農科院引種100株錦繡黃桃苗,到下村鄉試種。沒想到,生態優良、海拔較高、氣候適宜的炎陵,竟是上海黃桃安家落戶理想地。
政府部門大力倡導,20世紀90年代,炎陵黃桃試種試產,近十年規模化快速發展,黃桃成為炎陵縣特色主導產業。2018年,炎陵縣實現脫貧摘帽。
從田間地頭銷售,到進軍高端市場、搭乘“網絡快車”;從單一的黃桃種植,到開發黃桃汁、果脯……去年以來,炎陵縣積極推動黃桃全產業工作,促進黃桃一、二、三產業全鏈開發,初步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局面。
炎陵黃桃產業如何突圍,保持“長紅”?當地官方投入專項資金,建立炎陵黃桃大數據庫,建成株洲市第一個電商產業園和電商扶貧中心。“去年,炎陵黃桃實現電商銷售占比突破70%,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炎陵縣數字商務孵化中心主任尹升東介紹。
“借助大數據,及時監控、調度黃桃種植,將海拔高、生態好、種植久的4個鄉鎮劃定為黃桃核心產區,創建7個出口基地。”炎陵縣商務和糧食局副局長陳科昆說,2021年,炎陵黃桃全產業鏈產值26.3億元,帶動近4萬桃農,人均增收1.1萬元。炎陵黃桃相繼出口到印尼、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炎陵縣石子壩村的陳琳成立了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員55戶,120人,去年銷售黃桃120萬斤。“線上,我們主要為水果連鎖店、小區團購、水果批發市場等供貨,還想直播帶貨。”陳琳和家人在果園為黃桃樹“疏果”,等待今年的豐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