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現大病不出省!三部門推動建設區域醫療服務“高地”
人民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申佳平)當前,不少地方特別是中西部省份醫療資源薄弱、患者就醫流出多的現象仍較突出。近日,為有序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實現大病不出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有序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國范圍內重點病種跨省、跨區域就醫大幅減少。
“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優質、方便醫療服務的美好期盼與優質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通知》要求,圍繞重點疾病和薄弱地區,加強統籌規劃,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加快形成區域醫療服務“高地”,最大限度減少異地就醫。鼓勵各地選擇具備一定基礎的現有醫療機構與引入的高水平醫院開展合作,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設備和人才隊伍,定向放大國家頂級優質醫療資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價格、用藥、人才等方面推行更為靈活的政策,為建立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探路子、摸經驗。
《通知》具體提出,到 2022 年底,基本完成全國范圍內的規劃布局,力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覆蓋全國所有省份。到“十四五”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在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地區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臨床診療中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水準的科研創新與轉化平臺,培育一批品牌優勢明顯、跨區域提供高水平服務的醫療集團,打造一批以高水平醫院為依托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協作平臺,形成一批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核心的專科聯盟。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地區的重點病種治療水平與全國先進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取得明顯成效,全國范圍內重點病種跨省、跨區域就醫大幅減少。
在建設范圍方面,《通知》要求積極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從試點逐步轉向面上推進。在第一批試點省份、輸出醫院基礎上,繼續按重點病種選醫院、按需求選地區,堅持院地合作、省部共建,有序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覆蓋省份,擴大重點病種覆蓋范圍,加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優質醫療資源輸出儲備。
據了解,2021 年,在第一批 8 個試點省份基礎上,綜合考慮工作積極性、醫療資源現狀、轉外就醫比例等因素,加強西南、西北、華北、中部地區布局,擴大參與省份,新增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西、廣西、海南、重慶、貴州、西藏、甘肅、青海、寧夏 12 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范圍,基本覆蓋病患輸出大省和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省份。
在重點病種覆蓋范圍方面,《通知》提出圍繞死亡率高、疾病負擔重、轉外就醫集中、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病種,重點建設腫瘤、神經、心血管、兒科、呼吸、創傷、婦產、骨科、傳染病、口腔、眼科、精神衛生等專業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根據群眾重大疾病診治的實際需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具有多個專業類別、有較強綜合性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為建立輸出醫院優質醫療資源生成機制,《通知》提出鼓勵輸出醫院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培養和輸出高層次醫學人才、學科帶頭人,根據醫療資源輸出量,適當增加相關輸出醫院的人才落戶指標。資源承接地政府對輸出醫院派出的醫務人員在落戶、住房、配偶隨遷、子女入學、獎勵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輸出醫院派出人員薪酬待遇,鼓勵輸出醫院派出人員薪酬水平合理高于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平均水平。支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效突出的輸出醫院,優先申報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項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