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如何看待當前形勢,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
突出抓好穩增長保暢通穩市場主體工作(權威訪談)
——訪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徐成光
本報記者 劉志強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今年以來,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平穩開局的同時,也面臨著需求收縮、物流不暢等困難和挑戰。如何看待當前形勢,怎樣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推動交通運輸經濟平穩運行?記者采訪了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徐成光。
交通運輸經濟平穩開局,全力實現年度各項任務目標
記者:今年一季度,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如何?下一步有何政策考慮?
徐成光: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交通運輸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
主要體現在“三穩”:一是貨運穩。貨運是要素流通的基礎支撐。一季度,全社會貨運量同比增長1.5%,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二是港口穩。港口承擔了我國超過90%的外貿貨物運輸量。一季度,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6%,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4%、加快2.3個百分點,特別是外貿航線增長較快,同比增長5%,這表明我國貨物貿易增速較快,結構繼續優化。三是投資穩。一季度,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8%,增速較去年全年加快近6個百分點,持續保持高位運行,為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需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對交通運輸帶來較大影響,行業部分指標出現波動,貨物跨區域運輸不暢,保持行業經濟平穩運行面臨新的挑戰。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舉全行業之力抓實抓細抓好安全生產穩定工作,毫不放松做好交通運輸常態化疫情防控,把穩增長、保暢通、穩市場主體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重點在以下幾方面發力:
一是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強度大、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優勢,加大政策儲備力度,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總抓手,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重點,著力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精準補短板、強弱項,統籌推進國家102項重大工程涉及的交通項目,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二是強化物流保通保暢。充分發揮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聚焦物流堵點卡點問題,緊盯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問題和民生保障,全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切實保障物流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三是促進企業紓困解難。積極指導和幫助交通運輸企業應享盡享、用好用足國家扶持政策,加快建設統一開放交通運輸市場,全力實現年度各項任務目標,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全國交通大動脈基本打通,物流微循環漸趨好轉
記者:近期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進展如何,交通運輸部還將采取哪些舉措?
徐成光:交通物流是市場經濟的經脈,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今年一季度,我國物流運行總體平穩。但從3月下旬開始,疫情點多、面廣、頻發,一些地方出現通行受阻、車輛滯留、物流不暢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聚焦突出問題,強化統籌協調,實行掛圖作戰,加強督辦落實。經過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全國交通大動脈基本打通,物流微循環漸趨好轉,全國高速公路流量穩步上升,主要運力運量指標穩步向好,重點樞紐運行狀況逐步改善。
根據我們的日常調度監測,當前一些地方還存在關鍵政策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違規設置的防疫檢查點還沒有“應撤盡撤”,車輛通行證和核酸檢測證明在部分地區還做不到互認,有的地方還存在對貨車司機強制賦黃碼、“一刀切”勸返等問題,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城市末端微循環特別是“最后一百米”不暢的問題依然存在。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鞏固階段成果、調動各方力量、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各項工作。
一是保政策落實到位。持續深入落實國務院保交通物流暢通十項舉措,加強督查力度和動態調度,把每項任務都細化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特別是確保車輛通行證應發盡發、快申快辦、全國互認。
二是保大動脈暢通。堅決防止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關閉關停問題反彈,堅決避免未經審批將防疫檢查點向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轉移,確保交通干線網絡暢通。
三是保微循環順暢。備足用好應急物資中轉站,推動因疫情關停的郵政快遞分撥中心和網點有序恢復運營,推動快遞員有序返崗,支持在社區設立無接觸投遞設施,提升末端配送能力,嚴防網絡阻斷造成郵件快件積壓。
四是保重點區域運行。按照“打通長三角、改善珠三角、鞏固京津冀”的階段目標,提升重要樞紐集疏運能力,精準對接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物資的保供保運需求,有力支撐區域經濟運行。
五是保基本民生需求。重點保障糧食、能源等民生物資運輸,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不斷提高物資配送效率。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交通運輸企業紓困解難
記者:為緩解貨運物流等企業經營壓力,交通運輸部將采取哪些措施?
徐成光:今年以來,受疫情、燃油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交通運輸業生產經營遇到較大困難。
對這些困難和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相繼出臺多項助企紓困政策,概括起來主要是“三減兩補一支持一精準”。
“三減”,就是減免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等稅費,減免房租,減少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社保費用,這將直接有利于減少企業支出。
“兩補”,就是繼續給予新能源公交車購置補貼、給予并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補貼,為企業提供補助資金支持。
“一支持”,就是給予金融保險政策支持,設立1000億元交通物流領域再貸款,開辟信貸審批“綠色通道”,給予貸款展期和續貸安排,開發針對性保險產品,緩解運輸企業和貨車司機資金緊張,避免資金鏈斷裂。
“一精準”,就是實施精準疫情防控舉措,減少通行限制,優化企業和貨車司機的經營環境。
政策出臺后,交通運輸部采取了多項措施,推動紓困政策落地見效。下一步,我們還將不斷加大交通運輸企業紓困解難力度。
一是抓好紓困政策落地。督促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全面落實國家出臺的紓困政策,精準推介助企政策,及時協調解決政策執行中的難點堵點,全力落實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免征增值稅、實施交通運輸業留抵退稅等政策。
二是推動幫扶舉措見效。指導企業用好用足、應享盡享國家財稅支持政策,持續加強行業運行和企業經營狀況的監測。
三是助力運輸企業轉型。積極發展定制客運、運游融合等業務,更好發揮道路客運門到門、靈活機動的特點,引導道路客運企業主動轉型升級。
四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營造公平競爭、健康規范的交通運輸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