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認領”失能老人由救護車送往戶籍地
揚子晚報訊(記者 任國勇)4月28日,揚子晚報報道了南京秦淮區朝天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搬遷迫在眉睫,新址又無病房,正在拆除的老樓內住著一名汪姓失能老人,其子以“斷絕關系”為由拒絕照面,老人面臨無處安置,且欠下醫療費及護工費達五六萬元。5月6日,記者獲悉,院方安排了一輛救護車由一名醫生和一名律師將他送往戶籍所在地安徽省馬鞍山市。
6日上午,朝天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樓空蕩蕩的,樓內許多設施已拆除,醫護人員撥打了電話預約一輛非急救類轉運車,準備接送汪老先生回馬鞍山。此前,政府部門要求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五一前完成搬遷,院方多次與汪老先生的親屬聯系,但其子拒絕前來,更不愿為老人選擇治療方案等事宜。眼下,整棟樓只住著他一名患者,他因腦梗死處于失語狀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院方派了醫生、護士、護工為他一人值守。院方經向上級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后,經過商量最終因老人戶籍不在南京,且他是有三個子女的老人,難以按照相關政策給予救助。
朝天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委托律師周愛榮告訴記者,當地政務熱線12345回訪時告知,相關部門曾聯系上汪老先生的女兒,她稱會接,但要跟老人的另兩個子女商量。周律師也反復打過汪老先生子女的電話,但均不接聽?!盁o論曾有怎樣的家庭紛爭和恩怨,子女不能推卸贍養老人的義務,不能將贍養老人的義務推向社會,況且老人的戶籍并不在南京,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墊付了數萬元費用,沒有法定義務再兜底!”周愛榮說,老人畢竟是馬鞍山雨山區人,朝天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決定將體征平穩的老人辦理出院手續后送回戶籍地。
記者獲悉,6日,朝天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劉醫生和周愛榮團隊的一名律師共同將汪老先生送至馬鞍山市平湖街道西苑社區并報警求助,后來民警與汪老先生的子女聯系,但他們都稱不在馬鞍山。隨后,他們撥打當地120救護車將老人送至當地一家醫院。
本報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