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多措并舉抗旱情 打贏抗旱保供水的“硬仗”
中新網廣州5月10日電 題:珠江流域多措并舉抗旱情 打贏抗旱保供水的“硬仗”
中新網記者 王堅
“珠江流域抗旱工作取得全面勝利,確保了香港、澳門供水安全,確保了珠江流域城鄉居民用水安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下稱“珠江委”)主任王寶恩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旱情期間,通過構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線”,實施流域枯水期水量統一調度,累計調水逾16億立方米,打贏了抗旱保供水這場“硬仗”。
地處中國南方的珠江流域,是中國三大流域之一,也是中國“經濟第一省”廣東的水資源大動脈。2020年以來,該流域降雨持續偏少,東江、韓江來水持續偏枯,骨干水庫蓄水嚴重不足,遭遇60年來最嚴重旱情。面對嚴峻形勢,官方多措并舉,鑄牢當地、近地、遠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線”,強化流域統一調度,取得了抗旱保供水的勝利,確保了港澳供水安全,保障了珠江流域民眾用水安全。
2020年秋冬季和2021年秋冬季受“拉尼娜”事件影響,珠江流域降雨連年偏少,長時間高溫少雨導致江河來水持續偏枯,部分骨干水庫蓄水嚴重不足。該流域廣東、福建、廣西等地發生了不同程度旱情,特別是東江、韓江流域出現60年來最嚴重旱情,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影響加劇,旱情呈現“秋冬春連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
“在分析流域旱情涉及區域范圍和影響程度基礎上,水利部提出要以確保香港、澳門、金門供水安全,確保珠江三角洲及粵東、閩南等地城鄉居民用水安全為目標,全力確保旱區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響,讓城鄉居民喝上干凈水、放心水。”王寶恩表示,旱情主要發生在廣東東部、福建南部,影響到珠江三角洲、粵東、閩南等地城鄉居民供水安全;廣東、福建、廣西等省(自治區)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抗旱各項工作。
“我們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開展抗旱調度預演,滾動優化調度預案方案,確保抗旱措施跑贏旱情和咸情發展速度。”王寶恩說,2021年6月,珠江委準確研判“珠江流域汛期當汛不汛,枯水期持續偏枯”的不利形勢,及時向電網和發電企業發出預警,實施流域蓄水調度,西江骨干水庫增蓄水量約129億立方米,為后續抗旱保供水儲備了寶貴淡水資源。
根據旱情發展情況,珠江委還及時發布西江、北江干旱藍色預警和東江、韓江干旱黃色預警,精準確定應急補水壓咸“窗口期”及最佳流量;并建成珠江流域抗旱“四預”平臺,針對不同調度方案實施動態預演,實現流域水庫群實時監測預警和精準調度,為科學實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提供決策依據,以便提早制定珠江、韓江枯水期水量調度實施方案。
同時,按照水利部的部署,珠江委會同廣東省水利廳逐江河逐區域梳理,構筑了西江、東江、韓江供水保障“三道防線”。
記者了解到,第一道防線本地水庫群通過蓄水補庫調度,實現“灌滿門前水缸”;第二道防線近地水庫通過提高蓄水位,實施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第三道防線流域遠端水庫群持續向下游補水,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方水。“三道防線”的建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及粵東地區抗旱保供水的堅實屏障。
“珠江委還科學實施珠江、韓江水量統一調度,科學精細調度龍灘、百色、大藤峽等流域性骨干工程為下游補水,有效壓制珠江口咸潮,確保供水安全,并統籌兼顧了航運安全和電網安全,實現了多方共贏。”王寶恩表示,通過實施流域枯水期水量統一調度,累計向西北江三角洲澳門和珠海主城區等地供水1.4億立方米,其中向澳門供水3891萬立方米;累計向東江三角洲東莞、廣州東部等地供水9.2億立方米;累計向韓江三角洲汕頭、潮州、揭陽等地供水5.8億立方米,確保了供水安全。
“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珠江流域在水旱災害防御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王寶恩指出,該流域目前尚存在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不完善,流域智慧水利尚未全面建成等問題。
對此,王寶恩認為,要以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強化流域統一調度、完善體制機制法治、加快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為著力點,補好災害預警監測和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