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綠色打底數字化驅動,打造可持續發展強引擎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良性持續發展無疑是重中之重,奔涌而來的數字化浪潮則為大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出了“良方”。于新希望六和(000876.SZ)而言,數字化工廠、智慧養殖便是其近年來布局的重點之一。
5月31日下午,新希望以線上形式召開股東大會及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會議上,公司董事長劉暢表示:“當一個公司做到10億的時候,靠人來發展,做到100億的時候,就要靠組織和文化的引領來發展,做到一千億的時候,又應該靠什么繼續良性發展呢?我們經過長期的思考,認為答案是要靠全面的數字化,才能引領更長遠的發展。”
飼料數字化工廠完成試點,智慧養殖賦能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2021年,是新希望大力發展數字化的一年。過去一年,新希望已經完成飼料數字化工廠的試點,打造了廠區數字物流協同平臺,車輛入廠、過磅等過程實現自動化、無人化;同時公司通過采購平臺上線實現數字化采購,通過“料你富”全面上線加強數字營銷。同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飼料配方系統,目前正式上線運行。
也是在2021年,新希望開啟了數字化糧倉的建設。2021年10月份,新希望與民生電商簽訂合作協議,委托對方建立供應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民農云倉”,在傳統糧倉基礎上增加物聯網技術對糧倉實施實時監控,為新希望糧倉中一百五十萬噸玉米、大豆、水稻等糧食提供智能監管及資產數字化服務。對糧食溫度、濕度、氣體濃度、蟲害、水分等參數進行采集,有效防控儲糧過程中因蛀蝕、發熱、霉變引起的損耗問題。
不僅僅是業務方面,在組織架構上,新希望也在持續數字化轉型。2021年10月,新希望正式啟用了飛書應用,作為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今年3月份,新希望又啟動了數字化轉型的“燈塔項目”。
另外,在智慧養殖方面,新希望近年來持續致力于實現無人或少人化的豬場管理,以智能化和數字化助力生產的現代化養殖模式。目前新希望已建立了智能機器人的研發隊伍,開發了“慧養豬”、“秀杰和普”等系列養殖和育種軟件。
據了解,“秀杰”是新希望為攻克種豬國產化問題而開發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育種和生產綜合管理軟件,相比傳統育種軟件,該軟件實現6生長性狀+6繁殖性狀的育種值運算,增加了多個重要的經濟性狀;可實現均衡性育種,也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自動采集環境和表型數據,進而實現全群范圍的育種值聯合計算。
劉暢表示,公司的種種舉措,都是為了實現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業數一體、三全四化”的目標,即業務與數據一體,“三全四化”則是指:關鍵設備智能化、全業務場景數據化、全數據在線功能化、全過程管理主動化。
綠色打底節能減排,積極抗疫勇擔社會責任
雙碳背景下,新希望積極推進環境治理、節能環保行動。在新建項目上充分考慮碳減排的工藝設計,在已有的項目中進行技改升級實現減碳目標。
據介紹,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新希望根據豬場養殖規模配備相應比例土地,將生豬養殖與農業種植相結合,在實現豬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節能減排的同時,逐步導入種植經營邏輯,讓廢棄物能夠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通過多方位的努力,新希望取得不錯的節能減排佳績。據悉,在新希望的養豬場中,一頭母豬每天要用16.3升水、一頭育肥豬每天則要用8.5升水,公司全年處理了2313萬多方生產污水,處理了畜禽糞便15.4萬多噸、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近100%。
同時,在國家高度重視節糧工作的背景下,新希望開展了“節糧專項行動”,主要包括倉儲節糧、運輸節糧、配方節糧、加工節糧以及養殖節糧五個方面。以加工節糧環節為例,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技術改造,對原有生產設備進行技術升級,降低原料損耗。在江蘇片區,公司通過對粉碎機配件進行技術改造,適應當地玉米小麥水分偏高的特點,使糧食損耗降低了0.7-1.1%,僅一個片區一年就節約了一千噸原料。
在抗疫前線,新希望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暢在會議上表示:“僅4月一個月,新希望就給上海供應了1.2萬噸禽肉、3000噸豬肉、1150噸深加工食品,相當于為每一戶上海家庭供應了1只雞鴨。這些既是民生企業應該擔負的責任,也反過來將壓力變為動力,幫助我們更快地適應疫情帶來的變化。”
疫情倒逼供應鏈轉型,全產業鏈優勢錨定未來三年增速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全球部分地區供應鏈斷供現象頻發,供應鏈風險陡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成為各大產業的重要命題。顯然,疫情下供與需之間的斷層現象正在倒逼著供應鏈轉型。
對此,借助數字化工具以實現上下游應用場景的配合、實現市場的更高柔性且更快速度的反應,成為各大企業的選擇之一。不過,數字化供應鏈雖被行業一致視作解決供應鏈問題的良方,但整個產業鏈數字化的打通尚需時日。
因此,供應鏈轉型、數字化尚未全然打通產業鏈的當下,擁有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優勢顯現。新希望從飼料、育種、養殖、屠宰到食品深加工、下游銷售渠道和品牌都有著完整的布局,全產業鏈優勢、規模優勢突出。不僅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打造更具安全感的高端食材提供了基礎;還可以根據下游需求,在上游定制特色豬群養殖;更是避免了上游供應缺位等風險。
也正是基于全產業鏈增長潛力的信心,新希望正以史上最大的新一輪股權激勵計劃夯實增長動力,擬通過限制性股票和員工持股計劃向2500多名骨干員工授予8274萬股股票,錨定未來三年的優異增速。新希望認為,基于行情和降成本考慮,明年飼料和養豬業務能為公司提供很好的盈利基礎。
以2023年為例,新希望公司高管在股東會上回應表示,價格端來看,在能繁母豬數量下滑趨勢下,預計2023年整體豬價好于2022年;成本端來看,預計公司今年年底育肥成本將控制在16元以下,且明年成本還可能進一步下滑;因此在未過多考慮周期上行影響價格的情況下,預計明年每頭豬能掙150元左右,約1850萬頭豬預計盈利27億元;疊加飼料板塊在2021年16.5億元盈利基礎上保持增長,2023年僅養豬和飼料板塊就會超過40億元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股權激勵公布后不久,即今年5月初,新希望隨即迎來了108家機構調研,其中不乏高盛、JP摩根、富國基金、淡泉水投資等國內外知名機構。顯然,市場正期待新希望作為國內領先的農產品及養殖大戶,穿越周期持續釋放成長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