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創業的港青詹培勛:創意與夢想在大灣區落地生根
中新社香港6月2日電 題:北上創業的港青詹培勛:創意與夢想在大灣區落地生根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算起來,一清創新聯合創始人、首席戰略官詹培勛帶著他的無人駕駛項目到深圳創業已滿一年。從身處香港觀望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到決心北上大展拳腳,“當度過短暫的適應期后,你面對的是整個內地市場。”創業激情高昂,珍貴的經歷與成長的滿足感,是他過去一年最大的收獲。
離開香港前,詹培勛屬于專業人士,身兼香港潮州商會副秘書長等多職,常要參與各類解讀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政策的交流活動,因此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三年前公布時,便引起了他的關注。
“大灣區規劃是香港再次起飛的一個很好的契機。”詹培勛說,在經歷上世紀80、90年代的去工業化后,香港的底子變薄了。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樞紐地位皆受到挑戰,這些年來,香港一直在探尋新的發展之道。人工智能是一個新的機遇,“香港可以在高端工業化方面發力。”而這就需要大灣區的助力。
在詹培勛看來,香港在大灣區所扮演的角色在“首尾兩端”。“首端”即為創新創業的源頭,香港有多所國際知名大學,擁有先進的原創性科研成果,這些可以借助具備成熟產業基礎的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而當企業在大灣區內逐步成長后,香港可為其提供國際化、高質量的專業服務,如會計、金融、法律等,這便來到所謂的“尾端”。
可光是這樣在首尾兩端參與,詹培勛覺得不過癮。多年前,仍就讀于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詹培勛聽了一場講座,主講人是學長、后來創辦大疆創新的汪滔。在那次分享中,汪滔的一席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大意是:當我們有非常好的研發技術,有很好的創意的時候,其實深圳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能夠很好地承接,將你的想法轉化為產品。
“當時對我的觸動很大,原來我們在香港研發的技術可以走向世界,改變很多人的生活和視野。”這在詹培勛心中播下一顆種子,隨著大灣區規劃的公布、落實,日益枝繁葉茂,“可以說我是時刻準備著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
于是,當2017年詹培勛與科大團隊研發出香港第一臺無人車,翌年便到深圳注冊了公司,去年詹培勛干脆搬到了深圳。就他所研發的產品而言,內地市場有更明顯的優勢。現時無人車應用和潛在客戶群主要為工業園區、廠區,這樣的大規模園區在香港比較少見。疫情下無人車的應用更擴展到酒店等地點的送餐服務,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降低防護服等物資損耗。
“到現在公司已經成功募集了三輪資金,正在做第四輪融資。”他坦言,項目獲得了深圳政府諸多支持,“前海、福田保稅區等都出臺了很多港澳青年的支持政策。”同時,特區政府也先后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反應均很熱烈,“這些都是值得香港青年去留意、用好的政策。”
離港生活工作,自然有一段適應期,但詹培勛說這與在大灣區內獲得的人脈資源、工作經驗以及見證公司發展的滿足感相比,實在不值一提。他相信,大灣區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創業寶地”,擁有肥沃的土壤給港青成長。“當你進入大灣區,度過適應期后,面向的是整個中國。”
詹培勛認為香港仍具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站穩腳跟后,他如今期待著早日“通關”,以返回香港籌備運營工作,借機開拓海外市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