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地綠不只有詩意 還能轉化為真金實糧
天藍地綠不只有詩意 還能轉化為真金實糧
張田勘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6月5日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表示,藍天在中國正在從“奢侈品”變為“常見品”。2021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首次實現6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從“夏奧藍”到“冬奧藍”,正是我國藍天保衛戰成效的含金量全面提升的一個縮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味著人類需要通過勞動有效轉化出經濟成果,為實現詩意棲居的理想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天藍、地綠和水凈轉化為金山銀山要經歷復雜的過程,其中既有直接過程,也有間接過程。間接過程當然比較好解釋,人們居住于優美環境中,健康增強,工作能力和時長也增加,也就相對提高了創造力和生產力,能生產更多產品,并創造更多財富,從而間接帶來真金實銀,提高生活質量。
不過,天藍、地綠、水凈能否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如果沒有產品和糧食,那么人的生存問題就得不到解決,也正是基于這種理念,有的地方是先發展,解決了吃飯問題,再治理環境污染。然而,事物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只要讓天更藍,即便不增添什么新技術新方法耕種糧食,也可以讓糧食增產,而且比原來在污染的情況下最多增產28%。
二氧化氮(NO2)是影響藍天效果的6大污染物之一。研究人員的評估是,如果將二氧化氮排放量削減至目前水平的 5%,可使中國冬季作物產量增加28%,夏季作物增加17%。同時,限制這種污染物對空氣的污染也將提高世界其他地區的作物產量。
把二氧化氮排放與糧食產量結合起來是基于幾個原因。二氧化氮有獨特的光譜特征,比大多數污染物的測量精度更高。同時,二氧化氮是一種初級污染物(直接從汽車尾氣和工廠污染源排放)而不是在大氣中形成的次級污染物,這就能直接估計它對環境的影響。
過去研究人員只是通過計算臭氧對環境的損害來間接計算污染物對糧食造成的減產量。但是,現在可以通過氮氧化物來直接計算作物產量的影響。因為,一氧化氮是一種植物毒素,它會直接損害植物細胞,造成減產。同時,一氧化氮也是形成臭氧等其他污染物的關鍵因素或前體物質,這些污染物本身就會對植物造成損害,使作物減產。
基于這些原理,研究人員分析了 2018 年至 2020 年間美國、中國、印度、西歐和南美洲的農作物衛星圖像。之前的研究發現使用衛星測量的作物綠色度與作物生長和產量密切相關。將綠色評級與每個地區的二氧化氮水平進行比較,并根據世界各地的糧食產量與氮化物排放的關系進行了數學模型計算。結果表明,減少二氧化氮污染可以使全球的糧食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增產。
現在,北京首次實現6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中國的國家計劃是,在碳中和路徑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在2030-2060年間將進一步下降67%和83%。按照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只要氮氧化物污染減少,無論多少,都可以直接提高糧食產量。因此,中國現在和未來逐年降低氮氧化物都能直接增加糧食產量,這不僅對中國的糧食安全,也是對世界的糧食安全會做出重大貢獻。
當然,增加糧食產量不只是減少二氧化氮排放,減少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增加產量,如果再利用先進技術進行糧食產生和加工,糧食安全系數就更大。只是,從現在這項研究可以明了,天藍、地綠、水凈是可以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從而讓人們更接近詩意棲居的理想狀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