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千姿)好生態喚醒深山畬村:匯聚文旅資源打造田園慢生活
中新社福州6月7日電 題:好生態喚醒深山畬村:匯聚文旅資源打造田園慢生活
中新社記者 閆旭
連日陰雨、不知春去,地處深山的塘里古村,一座古老木拱廊橋橫跨塘里溪兩岸,而赭灰色的土木結構屋舍,極具畬寨民居風格,錯落有致嵌在青山綠水中,在雨霧暈染下猶如一幅水墨畫。
塘里村是福州市閩侯縣廷坪鄉僅存的一個畬族古村落,距離福州市區約100分鐘的車程。過去,這里沒有公路相通,外出路途遙遠,“養在深閨人未識”;因村民陸續遷居山外,只剩老人留守,而成了“空心村”。
鄭心校就在年輕時走出山村到福州闖蕩。如今,他卻一有空就跑回村里,修繕房屋、打理院落,將自家老宅打造成一個放松身心的藝術空間:將竹子劈開,從山上引來泉水;將陶瓷水缸鑿破、涂上黃泥、種上青苔,裝點籬笆院落;造型獨特的石頭、半個葫蘆成為裝飾品,浸泡在水中的土豆發芽也被當作盆栽。
在塘里村遇見鄭心校時,他正在家門口的茶桌旁用山泉水泡茶。他告訴中新社記者,他最喜歡在晚上點起篝火,“一個人蹺著二郎腿烤火”。“原生態的自然景觀是我們這里最大的優勢,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我也打算老了以后回到這里。”
交通的改善,使塘里村逐漸走出深山。發揮青山綠水資源稟賦發展旅游,活化鄉村,則使塘里村成為福州一處體驗鄉村田園慢生活的好去處。
塘里村的蛻變始于2018年。福建農林大學教師陳升偶遇這個村子,發現這里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于是幫塘里村提出鄉村振興的思路——通過文旅產業帶動農業產業發展,在吸引本村人口回流的同時,吸引游客,恢復村莊的生機。
“廊橋、紅旗渠、溪流、古村落等種種文旅資源在塘里村匯集在一起,很難得。”在陳升看來,這個地方適合打造成福州市民休閑養生的“后花園”。
從事園林綠化工程多年的塘里村黨支部書記鄭能也認為,用鋼筋混凝土大興建筑與田園風光格格不入,難以長久吸引人氣;鄉村振興就應該凸顯當地特色,讓游客體驗田園慢生活。
好生態帶來好發展。塘里村成立福建省溪塘里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有機蔬菜,并結合土雞、土鴨、黃牛、本地山羊等農牧產品建設“溪塘里美”產業園,吸引村民與公司合作。
塘里村還與閩江學院簽訂合作協議,挖掘村里的畬族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及畬族服飾。閩江學院對村民開展“輸血式”培訓,幫助村民掌握技術,共同打造富有畬族特色的文創產品。如今,刺繡鏡子、刺繡包、刺繡抱枕等極具畬族風情的文創產品受到游客青睞。
“鄉村振興還是要落到百姓得實惠”,廷坪鄉黨委書記陳銘表示,將推動塘里村創辦閩侯縣森林人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進一步健全登山步道、露營平臺、休憩平臺等基礎設施,將老舊房屋改造為特色民宿,喚醒山村沉睡的資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