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關注眼健康 民眾眼健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旨在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的《“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發布之后,眼病診治及長期管理已成為當前相關領域的發力重點。
據國家衛健委202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其中6歲兒童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
“孩子近視后不能只是配副眼鏡,專業的醫療機構會為其提供近視后的綜合解決方案。”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成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楊智寬教授表示,“0至6歲是早期近視防控的關鍵期,建議家長們從孩子3歲起就建立屈光發育檔案,每年進行兩次視力檢查,做好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
此外, “18歲至45歲是高度近視集中人群,目前我國高度近視人數已超7000萬,且呈年輕化趨勢。”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屈光手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王錚教授指出,長期高度近視不僅會改變眼球結構,還可能引發一系列致盲性眼病。王錚建議,高度近視患者應每年做一次眼健康檢查,如果考慮摘鏡矯治,需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制定個性化摘鏡方案。
同時,隨著“讀屏”時代到來,干眼逐漸成為困擾成人眼健康的一大眼病。來自我國流行病學調查,國內干眼患者數量約為2.9億人至4.2億人,平均每5人就有1-2名患者。
“眼干眼澀莫大意,早檢早治早滋潤。”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長李紹偉教授表示,干眼病因復雜、癥狀多樣,需要通過全面的檢查才能早發現、早診斷。“僅靠一瓶眼藥水,不能解決干眼問題。”
當前,老花白內障、糖尿病眼病高發,而精準診斷,早防早篩,可構筑清晰“視”界。
“45歲以后,很多人認為視力下降是正常的,實際上,可能是老花和白內障同時找上門。”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常委張勁松教授指出,老花眼降低了閱讀、娛樂的視覺質量,白內障更是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而老花還是白內障,一檢便知道。對于出現視力下降的老年朋友,應及早檢查,排除眼病,評估用眼需求,在醫生的專業建議下選擇提高視覺質量的解決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下簡稱糖網)在中老年人群中也較為常見。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約為1.298億,而糖網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達24.7%-37.5%,因病變早期無明顯癥狀,易被忽視,一旦癥狀發生,患者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對于家里患有糖尿病的長輩,我們要提醒他們關注眼底疾病,定期到專業眼科醫院做眼底檢查。”黑龍江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彭紹民教授表示。
記者9日獲悉, 為順應《“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要求,中國眼科機構愛爾眼科在去年推出五大眼病專病門診基礎上,又為全年齡段人群創新五大門診標準——青少年“5P近視防控模式”,高度近視4大定制服務,干眼6個“1”防治體系,老花白內障3大解決方案、5重保障體系,糖尿病眼病4道防線、4重保障。同時,發出“呵護眼健康,一年一眼檢”的倡議,倡導全民定期進行眼健康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