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微”創意點亮閩南美麗鄉村
中新網泉州6月14日電 (吳冠標)村莊小道花團錦簇,田間荷塘蛙聲蟲鳴,阡陌縱橫流水潺潺……走進福建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回族鄉下埭村,仿佛在繁華都市中邂逅世外桃源。臺商王淑貞正包裝著剛摘下的水果玉米,臉上蕩漾著豐收的喜悅。
“登陸”經商20多年,王淑貞收獲良多。“起初是看到了大陸充滿生機的發展活力,適合施展手腳。事實也證明了,只要腳踏實地去做,就能發展得很好。”
多年來,王淑貞在休閑農莊、鄉村旅游、社區營造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去年,在一次協助復耕荒田中,她來到下埭村,便決定在這里扎根。
“這里依山傍海、交通便捷,而且跟臺灣幾個著名景區的條件很相近,可以借鑒臺灣的發展經驗。”王淑貞認為,下埭村的區塊相對完整,有村莊、有農田、有景觀、有村民,非常適合打造成田園綜合體。
今年2月,王淑貞入駐下埭村,雇用了30位當地村民,開始改造村容村貌,并復耕當地拋荒的農田。“其實一開始是有一點小阻礙的,例如農村散養雞鴨鵝的問題,但看到部分改造后的環境,大家也都自覺接受了改造建議。”
微小創意匯成星河,照亮了這個閩南小村落。在王淑貞的規劃下,村中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一改往日的鄉村印象:破敗古宅變身美麗花園,殘垣斷壁化為生活美學;荒蕪農田種上小麥與水果玉米,復耕的同時還增加了意外的經濟收益……
“來下埭村3個多月,可以說,這里在大家的努力下,環境大變樣。”初期環境改造建設的順利,讓王淑貞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她眼中,環境的改造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目標是利用周邊地勢開辟生態休閑養生度假區,打造“村莊+農田+礦坑”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在變美的同時,下埭村后續項目也正逐漸跟進落地。王淑貞告訴記者,她正引進臺灣精致農業及深加工技術,培育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研制延伸產品,增加市場價值,將村中農田打造成既是農業基地又是研學體驗基地的“百畝生態農田四季嘉年華”。
對于下埭村多處廢棄礦坑形成的天然景觀,王淑貞則準備將其改造為礦坑音樂會、房車旅游驛站、親子休閑場所等不同的主題園區,契合現代城市精神生活需求,變成城鄉休閑旅游勝地。
“這些年來,我關注到自閉癥與失智老人是社會痛點。”王淑貞表示,下埭村地理環境優越,封閉式空間適合特定人群的生態療養,大自然的環境可以治愈躁郁情緒,發展康復農療產業是很好的選擇。
“我相信規劃落地后,能啟動村民共建新家園的就業機會,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品質,體現在地生活的幸福感,助力鄉村振興。”王淑貞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