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有效發明專利2021年底已達97.7萬件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12日透露,截至2021年底,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7.7萬件,是2016年的2.8倍,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比重達35.2%。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2022年上半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
據悉,從區域分布來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呈“三強鼎立”態勢,三區域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占國內的72.4%;成渝地區發展潛力大、增速最快,近五年平均增速達到27.9%。從創新主體來看,企業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國內占比73.1%,成為帶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葛樹回答媒體相關提問時介紹說,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等新興技術領域蓬勃發展,相關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也正在不斷增加。
同時,中國在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以人工智能為例,2021年,中國在中美歐日韓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獲得授權的人工智能發明專利達5.7萬件,是2016年的5.1倍,年均增長38.5%。近日,德國專利商標局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1年,在與數字化相關的數字通信等技術領域,中國在德國的專利申請公開量較上年明顯增加,優勢地位不斷鞏固。
葛樹表示,中國當前正大力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數字化發展進一步加快步伐,這也對數字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新的要求。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深入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研究和實踐探索,推進實施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工程,增強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核心動能,助力打造中國數字經濟新優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