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村BA”為何有非凡感染力
仿佛一夜之間,“村BA”火了起來。這一自發于民間的籃球賽事,已呈“燎原之勢”。目前,佛山、寧波、福州、包頭、九江、南京等多地已開展此項賽事,還有更多的地方躍躍欲試。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貴州等一些地方,每逢“村BA”開打,十里八鄉的人都會蜂擁而至。貴州臺江縣的一場鄉村籃球賽更是被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發文點贊。“村BA”的連場比賽經常能從上午打到深夜,個別比賽還能鏖戰至破曉。這簡直有了點中國式狂歡的味道?;@球的本真意義就是回到街頭、回到原始一刻,在民間燃燒,就如同信天游原本就在蒼茫河山之上飄蕩,引人沉醉。同時,“村BA”也與鄉村文化的振興產生“合奏效應”,這也是“村BA”引發廣泛共鳴的內在原因。
無論是籃球還是足球,筑牢群眾基礎都是核心命題。群眾基礎好,競技體育水平才能水漲船高。相信“村BA”火爆的一幕幕,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屬于中國籃球的力量。
如今出現的“全民籃球熱”,也是對過往經驗的延續。20世紀90年代,我們同樣可以經常見到“草根籃球”的普及。如果說,當年是創造了無數高光時刻的中國男籃催生了民間籃球熱的話,那么,今天“村BA”的火爆,則是對困境中的中國男籃最坦誠的“應援”,也是一場集體的吶喊。
我平素不打籃球,但在我經常踢球的奧體場地邊,就是幾座籃球場。我能感覺到,在這里,籃球熱過了足球。人們可以不分男女老少在此投籃,這是足球場看不到的情景。值得一說的是,飛盤運動也因其低門檻和社交屬性,受到不少年輕人追捧。
就我的體驗而言,目前還活躍在所在城市民間足球場上的,主力是一群“大叔”,極少有年輕人和我們一起踢球,更別說女性踢球者和觀眾了。而在“村BA”賽事上,我們看到了其立足鄉村和城市,吸引全民參與的巨大潛力。依此發展勢頭,“村BA”完全可能引領籃球新風尚,成為聯賽之外籃球力量的重要存在模式。
表面上看,一地一場的群眾健身活動,形式非常分散,比賽的專業性也頗為不足,但它對籃球興趣的激發、對籃球文化的推廣、對籃球苗子的發現,功莫大焉。正如巴西的街頭出了桑巴“小羅”,我們的街頭也可以出現下一個易建聯、周琦。
假以時日,“村BA”或許可以和專業聯賽在更多層面實現互補。這本身也是豐富和完善全民健身體系、建設體育強國的應有內容。
伍里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