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搞科研、保安全 郭有貴成烏蘭察布畜牧業“百科全書”
中新網烏蘭察布9月27日電 題:搞科研、保安全 郭有貴成烏蘭察布畜牧業“百科全書”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郭有貴是公認的畜牧業“百科全書”。
27日,談及對畜牧業的感情,郭有貴說:“40年來,我和動物對話的時間最多,和它們已經有了特別深的感情。”
作為當地農牧局副局長的郭有貴,20世紀80年代初從內蒙古農牧學院(現內蒙古農業大學)畜牧系畢業迄今,畜牧業已經成為他生命中須臾不可離的一部分。
郭有貴從一名技術員被晉聘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又被聘為當地農牧院校客座教授,他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出現在畜牧生產、動物疫病防控監管基層一線,“干起工作來勁頭很足”。
在過去數年工作中,他的足跡曾遍布烏蘭察布市每一個大型規模養殖場,每個基層防疫站和有一定養殖規模農牧戶家中,他將現代畜牧養殖技術、高效產業發展管理技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關鍵環節傳授到基層。
“老鄉們生活不容易,我就是想通過科學來指導他們致富。”出生于農家的郭有貴這樣解釋他的動因。
作為“百科全書”,郭有貴對非常珍貴的“蒙古馬”“蒙古牛”“邊雞”等原種保種付出努力,按照“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資源化、監管常態化、產品品牌化”的發展思路,他引進國內知名養殖龍頭企業蒙牛、伊利、大北農、北京二商、大好河山等落地烏蘭察布,讓當地的畜牧業有了“肉眼可見”的發展。
此外,郭有貴對生豬、肉羊(奶綿羊)和奶牛三類種業提升,增強我國西北地區的種業優勢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創建了當地畜牧業名優地理產品5項。
在郭有貴的努力下,當地內蒙古賽諾公司已有杜泊、薩福克、德克賽爾、東弗利升等全國最大的高端優質肉(奶)用種羊活體和種子遺傳基因資源庫,改寫了國內肉(奶)種羊從國外“進口、退化、再進口”的歷史。
資料顯示,目前當地肉(奶)羊種業的發展為當地農牧戶每只羊增收300元—500元,每年向內蒙古區內外供種2萬只(枚)以上。
郭有貴不僅熟悉當地的畜牧業發展,還曾赴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和以色列等國家考察培訓,回國后,他結合烏蘭察布市畜牧獸醫發展現狀,提出了當地的畜牧業產業發展布局,為推進當地“肉牛擴群倍增、肉羊改良提質,奶業提質增效”工程提供技術了支撐。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工作,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事,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忠實的工作。”他將李大釗這一句格言充分體現在畜牧獸醫工作中,并身體力行。
在過去數十年間,他先后獲得內蒙古深入生產第一線突出貢獻優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區和市級先進工作者、市優秀共產黨員11次,2020年獲縣處級干部三等功。在科研成果上,他獲得了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農牧業豐收獎3項,發表論文和專著8篇。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根據農牧業生產的季節特點、產品產銷特點和區域布局特點,推進農畜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規范“三品”認證行為及生產管理制度。當地官方表示,此舉從根本上保障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烏蘭察布市20多年沒有發生區域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讓人民群眾真正吃上“放心肉”,喝到“放心乳”。
對于郭有貴過往40年,有人形容他為不說硬話,不做軟事的“老黃牛”,對此,他淡淡一笑:“做好本職工作是最大的幸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