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股業績強勁“吸金”能力提升 8只科創50ETF份額年內增95%
本報記者 吳曉璐
11月1日,科創50指數收報1024.52點,當日漲幅1.41%,連續兩日漲幅超過1%。據Wind數據統計,自10月12日以來截至11月1日,科創50指數已經累計上漲14.76%,持續跑贏多數寬基股指。
科創50指數表現較好背后,是成份股公司強勁的業績基本面支撐。
數據顯示,除尚未披露三季報的中芯國際外,前三季度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785.97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歸母凈利潤402.38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高于科創板整體,亦大幅領先于其他重要指數成份股,充分彰顯了“硬科技”企業的成長活力。
與此同時,科創板“吸金”能力持續增強,8只科創50ETF產品份額較年初已增長95%,接近翻倍。
17家公司凈利增幅超50%
數據顯示,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占科創板整體達到48%和45%,板塊“壓艙石”的作用突出。營業收入方面,超八成公司營收增長,18家公司營收增幅超過50%,5家公司營收翻番;歸母凈利潤方面,超六成公司凈利潤增長,17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50%,8家公司凈利潤翻番。
成份股中,大全能源、派能科技、晶科能源、長遠鋰科4家公司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均在100%以上,上述4家公司集中于光伏、儲能、動力電池等熱門賽道,均為細分行業龍頭。
此外,尚未披露三季報的中芯國際為A+H兩地上市紅籌企業,根據紅籌企業規則,公司將于11月11日披露三季報。中芯國際預計第三季度收入環比增長0至2%,毛利率在38%到40%之間。
“科創50指數由50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業組成,本身‘科技’含量高,成長性較強,營收和利潤具備持續增長的能力。”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外,從科創50指數的行業構成來看,50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醫藥生物、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行業,這些行業代表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大多處于近年來的高景氣行業賽道(或行業細分賽道),很多公司也是細分行業里的龍頭,科技競爭實力較強,對抗宏觀經濟波動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強。”國泰君安證券首席投資顧問何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科創板“魅力值”提升
以強勁的業績基本面為支撐,科創50指數相關產品獲得投資者青睞,科創50ETF持續火爆。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8只科創50ETF產品份額合計達到583.23億份,較年初增加283.75億份,增幅達到95%。
此外,三季報顯示,多家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獲得機構投資者重倉。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機構持股比例平均為40%,其中西部超導等15家公司持股比例超過50%。天合光能機構股東數量位列板塊第一,達到288家,機構股東持股市值達到502億元,占流通股比例59%。晶科能源等8家公司獲得11家QFII機構投資者重倉,傳音控股等9家公司獲得全國社保基金重倉。
“科創板對機構資金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何力表示,機構或是因為被動配置的需要,或是主動管理看好相關投資領域,都在增加對科創50ETF產品份額申購。從機構投資者著眼未來中長期科技發展的視野來看,戰略性配置科創50ETF本來也是其需求。再加之市場調整帶來了較好的配置性價比機會,所以相關ETF產品份額增長較大。
科創板市場“魅力值”的提升,折射的是機構對“硬科技”的長期信心,而科創板“試驗田”的不斷突破和創新,更是這些長期投資者的底氣所在。
10月31日,科創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正式啟動,從已運行的兩個交易日看來,市場對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反響熱烈。首批納入做市商標的池的42只股票中,有22只為科創50指數成份股,權重占比達到67%。
陳靂表示,科創50ETF產品份額的增長,意味著越來越多投資者看好中國科技的未來。從估值來看,科創50指數的平均估值較低,相對而言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此外,近期科創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啟動,將為科創板帶來更多的流動性,有利于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估值提升,因此科創50ETF受到投資者青睞。(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