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持續深化“千萬工程” 浙江鄉村增添“共富味”
中新網杭州11月10日電 (錢晨菲 李軍)十九年來,浙江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如今,該省鄉村“氣質”不斷提升、農民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美麗鄉村魅力愈發濃郁,“共富味”亦逐步凸顯。
追青逐綠 和美與共
已是初冬,但“禪茶第一村”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徑山村仍有綠柳翠竹的景致,鄉村的傳統古樸與現代時尚因為“禪味”有了完美融合。三三兩兩的游人置身其間、圍坐品茗,體驗鄉村慢生活,令人心曠神怡。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在浙江,像徑山村這樣的美麗鄉村已由單片“盆景”變為了整片“風景”。
多年來,浙江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三大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的突破口,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加快海洋風情、錢江山水、生態綠谷、江南水鄉、和美金衢等“五朵金花”組團發展,不斷加強鄉村文化保護和古村落保護利用,積極探索建設“無廢村莊”“低碳村莊”,鄉村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全局性變化。
眼下,干凈整潔成為浙江全省村莊的新常態,景致如畫漸成鄉村的共有標識。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浙江已累計建成美麗鄉村先進縣58個、示范縣56個、示范鄉鎮610個;創建美麗鄉村風景線665條、特色精品村1835個、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15841個;浙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建制村覆蓋率96%,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99.87%,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浙江繼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之后,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如何再接再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浙江進一步深化“千萬工程”指明了前進方向。
美麗鄉村,更需要和諧發展,和美與共,才是大美。
對浙江而言,推動和美鄉村發展,離不開數字賦能。浙江多地充分尊重村莊原有肌理,以數字化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全面推進鄉村建設和治理體系重塑,在和美鄉村建設方面已有很多頗見成效的“微探索”。如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創新打造“花園碼”,健全“小事當天解決、大事三天解決”的矛盾化解機制和“一網覆蓋、智慧聯動、網格巡查”治理工作體系,實現全村域一“碼”治村、有效治理。
眼下,浙江正借數字化改革,大力推進“三改融合”,加快開發“浙里未來鄉村在線”等系列應用,“浙農碼”賦碼用碼量突破1億次;推廣鄉村數字化治理“一張圖”,深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縣域整體智治改革,加強“141”框架下黨建統領網格智治,創建善治示范村8097個,努力為全國建設新時代和美鄉村“打樣”。
組團發展 擁抱未來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去年以來,浙江立足“千萬工程”,把未來鄉村作為引領美麗鄉村迭代升級的重要抓手,先后印發《浙江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行動計劃(2021—2025年)》《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并明確將未來鄉村建設作為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鄉村建設加速向“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
在該省不少“三農”專家看來,未來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強化系統觀念,運用集成方法推進。浙江深化“千萬工程”的著力點已深入拓展到了產業、風貌、文化、鄰里、健康、交通、治理等各個領域,通過數字賦能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精神文化全面提升。
“一年多來,浙江已建立起未來鄉村的指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先后兩批啟動378個省級創建村建設,建設各類項目4488個,帶動市縣建設未來鄉村509個。”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社會事業處相關負責人說。
組團發展,擁抱未來。片區組團式推進,正成為浙江多地推進未來鄉村建設的新創舉。
2020年,湖州市提出了“組團式未來鄉村”概念,決定每年建設10個左右新時代美麗鄉村樣板片區。兩年來,湖州的“組團式未來鄉村”首批10個樣板片區累計實施項目114個,共撬動了16億元的社會資本投入。
無獨有偶,地處浙西山區的衢州,今年啟動未來鄉村連片發展實驗區建設,即以1—2個未來鄉村為核心,聯動若干地域相近、產業相融的美麗鄉村抱團發展,在資源統籌中實現更大乘數效應的共富共美。
以龍游縣小南海鎮的團石未來鄉村連片發展實驗區為例,今年以來,當地以“團結一心點石成金”為實驗區創建主題,以團石村為核心村,聯動紅船頭村、汀塘圩村共同發展,積極打造“三地兩區”——未來鄉村連片發展先行地、歷史文化活化創新地、濱水休閑旅游打卡地、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基層連片治理示范區,實現了千年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
目前,衢州市已推出了農業型、生態型、文化型等多種未來鄉村連片發展模式。今年1—8月,該市6個未來鄉村連片發展區域聯動19個周邊村莊共同發展,共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00余萬元,同比增長超兩成;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08元,同比增加11.3%。
固本強基 強村富民
浙江接續實施“千萬工程”與努力探索農民共富共享的生動實踐已經密不可分。2021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247元,連續37年居省區第一;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94,連續9年呈縮小態勢,成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從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城鄉一體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戰略格局中找尋實踐路徑,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讓更多村莊實現強村富民。
眼下正是欣賞銀杏的季節。在杭州富陽萬市鎮,不少游客被成片金黃的銀杏吸引,紛紛前來打卡。據悉,“浙江省銀杏之鄉”是萬市鎮最響亮的生態金名片,全鎮擁有銀杏林面積267公頃,僅楊家村就擁有百年以上樹齡的銀杏樹1200多棵,“銀杏王”樹齡已逾千年。
曾經的萬市,發展靠“賣石頭”,當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通過10年整治關停所有石灰窯和礦山。如今,萬市開始“賣風景”,立足當地自然資源打造四季旅游品牌,五年來吸引游客超2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800余萬元。以萬市山房聯盟為代表的民宿經濟實現從無到有,至今已培育山房民宿68家、山貨體驗店50家。看到發展機遇的鄉賢也開始回流,農文康旅等主導產業落地萬市,為山鄉建設插上了產業之翼。
今年以來,浙江聚焦縮小三大差距,聚力農村“擴中”“提低”,聯動打好以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組合拳。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53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9%,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7%。(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