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出海新優勢
中新社義烏11月24日電 (張斌 董易鑫)11月24日,在浙江義烏天合光能(義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天合光能)光伏產品生產車間,一塊塊光伏板經串焊、制版、裝框和多輪質檢后打包出貨。
數月后,這些光伏組件將“遠渡重洋”,被運至歐洲,安裝在當地居民和工商業建筑的屋頂并發出清潔能源。在比利時,一處已投用的工商業屋頂光伏項目平均每年可生產電量17.4萬度,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383噸。
義烏是中國的一座縣級市,當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譽廣為流傳。外界鮮知的是,這座以貿易聞名的城市近年來著眼和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悄然”增添新動能。光伏產業正是其中代表。今年前9個月,義烏光伏組件出貨量就占全球份額近兩成。
“今年以來,我們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數量持續上漲。針對海外市場,我們會根據客戶要求進行產品定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品的優勢,增加附加值。”天合光能屋頂光伏項目負責人葛小剛說,目前,該公司外貿訂單的工期已經排到未來幾個月,供不應求。
據義烏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義烏出口太陽能電池263.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47.4%。中新社記者采訪業內人士獲悉,義烏光伏行業今年似乎沒有淡季,四季度的傳統旺季更讓當地相關企業忙得“腳不沾地”。
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東方日升、愛旭新能源等光伏企業紛紛落地義烏,甚至向外輻射至臨近的浦江縣等地,形成較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根據規劃,至2025年,義烏光伏產業總產值將達1000億元,形成5家產值超100億元的領軍型企業。
光伏產業的發展,是近年來義烏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側影。如同40年前“無中生有”誕生出小商品市場一樣,深諳“無工不富”“貿工聯動”之道的義烏再度“無中生有”,打造出信息光電和汽車制造兩大千億級現代制造業集群。
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王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地要建設貿工聯動的產業樞紐。加快傳統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和新興產業精準補鏈、壯大規模。
事實上,對新興產業的集聚而言,區域的通達便利十分重要,義烏恰恰有這樣的積淀。目前,當地構建了集公路、鐵路、航空、軌道、郵路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面向全球、覆蓋中國,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網絡。
特別是義烏與寧波舟山港實現了海鐵聯運,為大宗商品出海提供便利。包括天合光能在內,義烏的光伏產品可在義烏的鐵路口岸裝箱,運往寧波舟山港登船抵達海外。今年7月,義烏—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中國電建號”光伏專列順利開行。這趟定制化的海鐵聯運專列就為中國電建集團緬甸中部光伏群項目夯實了運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