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困境交織 日本經濟拉響警報
工業生產乏力、貿易逆差持續、個人消費低迷,日本經濟依然在泥潭中掙扎。而在整個2022年,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日元大幅貶值推高進口商品物價,導致日本國內通脹加速上升,給普通消費者和企業帶來壓力。疲軟的數據,也讓日本央行下一步退出超寬松政策的猜測更加缺少現實支撐。
生產疲軟
海外需求降溫,導致日本工業生產進一步走低。12月28日,日本工業部發布數據顯示,日本11月工業生產較10月小幅下降0.1%,略低于經濟學家預測的下降0.2%,同比則下降了1.3%,但也小于分析師預計的1.5%。
這也是日本工業產出連續第三個月進入萎縮,此前9月份和10月份的工業產出分別下降了1.7%和3.2%。另外數據還顯示,日本目前的工業產量水平仍低于2019年底的水平,表明日本經濟還未能獲得如疫情之前的發展動力。
據了解,工業產出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傳送帶、起重機以及用于制造芯片和平板顯示器的設備產量下降。具體來看,一般機械的產量下降了7.9%,半導體制造設備等生產機械的產量下降了5.7%,導致11月份的整體指數下降。汽車產品產量也下降了0.8%。
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產業省連續第二個月下調了對工業產出的評估,將對工礦業生產的判斷基調從“溫和回升中部分行業顯露疲軟跡象”調整為“生產疲軟”。
大和證券經濟學家Kota Suzuki表示,總體而言,工業前景并不樂觀。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因貨幣緊縮政策而放緩,亞洲地區則因為疫情原因將造成需求的短期破壞。
除了生產乏力,日本當下的貿易出口也十分低迷。日本財務省15日公布的11月貿易統計結果顯示,由于日元貶值和能源價格飆升,日本連續16個月出現貿易逆差,當月貿易收支逆差達到2.0274萬億日元,超過2013年11月的高點。
有分析稱,出口增長放緩將加大日本的衰退風險。市場研究機構凱投宏觀高級日本經濟學家蒂萊恩特表示,受出口下降等因素影響,日本經濟將在明年某個時候陷入衰退。
消費低迷
不僅出口不理想,內需也缺乏動力。11月,日本零售額也經歷了五個月來的首次環比下降,這代表著日本消費者受到高通脹的擠壓,進一步縮減支出。
眼下,日本正面臨40年來最高通脹水平。近90%受調查企業認為,通脹高企是2023年企業經營將面臨的主要風險,68%的企業認為遏制通脹應成為政府施政焦點。
卡內基國際事務倫理委員會高級研究員理查德·卡茨認為,日元貶值加劇了日本的經濟困境。日元貶值大幅降低了實際工資,從而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力。過去10年,日本總價格上漲的90%都來自進口密集型食品和能源產品。
對此,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則表示,他認為日本國內的通貨膨脹現象屬于成本推動型,是短時性的,日本央行還需要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推動日本經濟的復蘇。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季風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按照過去安倍經濟學的思路,日元貶值意味著日本商品更加具有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刺激出口,最終拉動日本經濟。但現在,日元貶值不僅不能有效提振經濟,反而進一步放大了國際商品價格暴漲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張季風進一步指出,除了大型企業,很多議價能力低、難以進行價格轉嫁的中小企業也因日元貶值陷入困境。此外,日本消費者也是遭受損失的輸家,許多民眾的對外購買力明顯下降,生活艱難,令日本企業和家庭叫苦不迭。
日本帝國數據庫預計,2022年因日元貶值而破產的日企數量很可能會超2019年的22家,創近五年最高紀錄。報告稱,包括燃氣費、電費在內的所有商品價格都在飆升,擠壓了中小企業盈利空間。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此前針對日本全國100家主要企業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59家企業表示“原油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是導致其擔憂日本經濟景氣度下行的主要原因,有34家企業認為主要原因是“個人消費的低迷”。
難撐政策轉向
2022年以來,日本央行始終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直到12月底,貨幣政策才出現松動。日本央行20日結束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部分調整當前超寬松貨幣政策,將長期利率波動幅度由正負0.25%擴展至正負0.5%。日媒認為此次調整是貨幣寬松政策近10年來的轉折點。一些分析師更是認為,這是日本央行將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前奏。
不過,黑田東彥表示,“此舉是為了讓寬松貨幣政策效果更平穩,而不是提高利率”,日本近10年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效果大于副作用”。
目前持續疲軟的產出,可能也很難支持讓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的觀點。分析普遍認為,貨幣政策轉向或可暫時止住日元貶值勢頭,但是日本經濟將難以承受利率上升帶來的巨大成本。
當前,日本政府債務高企,2022財年財政收入對發行國債的依賴率超過34%。據日本財務省估算,若利率上升1%,2025財年日本政府債券的利息和本金支付將比預期增加3.7萬億日元。
日本經濟界人士認為,隨著匯率朝著日元升值的方向發展,進口商品和食品價格的上漲趨勢有望得到緩解,對個人消費有利。但如果日元急速升值,出口企業的收益和競爭力將會惡化,設備投資和就業也會受到打擊。不僅如此,住房貸款利率將上升,企業貸款的條件也會更加苛刻。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烏克蘭危機、全球通脹高企以及供應鏈等問題帶來的能源價格和原材料價格暴漲,所有這些因素都令日本的貿易赤字在短期內難以縮小。據摩根大通集團預測,明年日本的赤字將進一步增加到26萬億日元,占GDP的4.5%左右。日本對進口能源和糧食的依賴程度依然很強,輸入性通脹在一定程度上還將加劇日本貿易赤字。
在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看來,根據黑田東彥的表態,日央行還將以2%為目標基準利率水平,繼續堅持寬松貨幣政策。這恰恰是對安倍經濟學以來日本QE和QQE的一種蕭規曹隨。在這個宏觀大背景下,日央行短期是既不會冒著失去公信力的風險反復維穩匯率,也不會貿然加大債券購買力度損害本就相當脆弱的財政健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