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成就肉禽蛋多項世界第一 我國豬肉、禽肉、禽蛋產量居世界前列
規模化成就肉禽蛋多項世界第一【我國豬肉、禽肉、禽蛋產量居世界前列,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養殖進程加快】
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市場,還連續多年保持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世界第一、禽肉產量世界第二的水平。
這一成績背后,是每年近7億頭的生豬出欄量、約60億只的家禽存欄量,以及39家年產百萬噸以上規模飼料企業集團。
隨著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進程加快,我國畜禽養殖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向產業上下游布局延伸成為行業趨勢。借助冷鏈物流體系的發展,雞肉深加工產業鏈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蛋禽產業則隨著雞舍環控設備的普遍應用,打破了多年以來北養南銷的格局。
【生豬】
豬肉產量居全球第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肉類產量從2012年的8471.1萬噸提高到2021年的8989.99萬噸,十年間增長幅度達6.13%。
豬肉是國人最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296萬噸,占主要畜禽肉類產量的59.59%,占全球比例為44.09%,居全球第一;生豬出欄量67128萬頭,較上年增長27.4%。
我國生豬養殖業長期以散養為主,行業集中度較低。近年來,受環保政策趨嚴、養殖用地稀缺、非洲豬瘟等疫情頻發、生豬價格波動、食品安全推進等因素影響,我國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進程加快。
據公開資料,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前五家企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雙胞胎、新希望合計出欄9004萬頭。其中“豬老大”牧原股份2021年銷售生豬4026.3萬頭,營收達到788.9億元。
產業鏈延伸成趨勢
向產業鏈上下游布局延伸,成為我國生豬產業鏈的一大特色。
2019年,我國僅豬飼料生產廠家就有5432家。近年隨著《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實施,飼料生產企業準入門檻提高,加之大型優質飼料企業不斷擴產兼并,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
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全國年產百萬噸以上規模飼料企業集團39家,飼料產量在全國飼料總產量中的占比為59.7%,其中有6家企業集團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同時,大型飼料企業也通過產業聯盟、收購兼并等方式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布局。
另一方面,生豬養殖企業也在進行產業鏈延伸。牧原股份布局飼料原料、屠宰業務,2021年相關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5.13%、6.87%。溫氏股份除肉雞、肉豬業務外,還從事農牧設備、獸藥業務等。
據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介紹,目前一多半生豬養殖上市企業都有自己的飼料業務,以此控制飼料品質和成本。放在整個產業變革中,生豬養殖業已到規模化的中后期階段,前十幾家養殖企業合計出欄量已占到全行業的20%左右。大型生豬養殖集團幾乎只用自己的飼料,這意味著留給飼料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小,飼料行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禽肉】
禽肉種源打破壟斷
我國連續多年保持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世界第一、禽肉產量世界第二的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禽肉產量2380萬噸,為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消費肉類。2015年-2018年,全國家禽存欄量在60億只左右波動。2021年,全國家禽出欄157.4億只,同比增長1.1%;禽肉產量2380萬噸,同比增長0.8%;禽蛋產量3409萬噸,同比下降1.7%。
在禽肉類產品中,雞肉以其“一高三低”,即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熱量,以及生產周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經濟效益顯著、環境友好等優勢,占國內肉類總產量三成左右。2021年,我國雞肉產量約為1743萬噸,其中白羽肉雞產量增長至約1020萬噸,黃羽肉雞產量降至約499萬噸,“817肉雞”產量增至約224萬噸。
雞肉消費增長與餐飲行業息息相關。在2020-2021年度排名前十的全國快餐店中,有5家以肉雞類食品為主,其余5家亦提供肉雞類相關產品,核心原因在于我國禽肉產品較為成熟、穩定的供應鏈。
從供給端看,冷鏈物流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雞肉深加工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家用冰箱、微波爐等電器的普及,也為深加工食品推廣提供了基礎條件。在疫情催化下,餐飲企業陸續下場布局,為肉禽行業帶來了市場關注度,C端市場培育進一步加快。
盡管我國禽肉產量、消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諸如瘦肉型肉鴨、白羽肉雞等市場消費量較大的品種,種源一度長期被海外育種企業主導。2017年,隨著首農股份收購成功,櫻桃谷鴨正式回歸中國,初步實現白羽肉鴨種鴨繁育技術的自主可控。2021年,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3個快大型(飼料轉化率高、體型大、生長速度快)白羽肉雞品種,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打破了種源方面的國際壟斷。
【蛋禽】
蛋禽產區北下南移
過去我國蛋雞養殖集中于河南、山東、河北、遼寧、江蘇、湖北、四川、安徽、吉林、黑龍江等省份。南方地區受氣溫、土地、飼料成本等因素的影響,蛋雞飼養成本偏高。
近年來,我國蛋雞主產區已開始由北向南轉移,形成雞蛋生產區域毗鄰消費市場的布局特點。這主要是雞舍環控設備的普遍應用,使南方地區打破蛋雞養殖難以度夏的瓶頸;燃油漲價及高速收費致鮮蛋運輸成本大幅增加,打破多年以來北養南銷的格局。
我國蛋雞行業市場容量較為廣闊,父母代蛋種雞需求量常年維持在1400萬套至1600萬套左右,商品代雛雞蛋雞常年需求量在11億羽至13億羽之間,商品代育成雞年需求量約3億羽左右,雞蛋生產量約為2300萬噸。2021年,全國在產蛋雞存欄共計10.50億只,平均單產17.65kg,同比下降0.34%。
目前,我國蛋雞散養及專業戶養殖大量存在,形成蛋雞產業“小規模大群體”的整體格局。隨著經濟發展及居民消費結構變動,以及雞蛋質量安全及環境保護的要求逐漸提高,1萬只以下蛋雞存欄量場戶數逐年減少,規模化成為蛋雞養殖發展趨勢。
從競爭格局來看,蛋雞制種行業競爭較為激烈。祖代和父母代蛋種雞養殖一體化企業共有14家,其中9家進口、5家國產。就國外品種而言,我國主要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引進高產良種祖代蛋種雞。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統計,2021年我國共計引進祖代蛋種雞157093只,較2020年減少35.42%。國產蛋雞經過近幾年不斷選育,逐步滿足國內多元化市場需求,增加了應對國外禽流感導致供應不暢的能力,保障了國內蛋雞種源供應安全。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豬肉
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量67128萬頭
較上年上升27.4%
生豬存欄量44922萬頭
較上年增長10.51%
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329萬頭
較上年增長4%
豬肉產量5296萬噸
占主要畜禽肉類產量的59.59%,
占全球比例為44.09%,居全球第一。
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前五家企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雙胞胎、新希望合計出欄9004萬頭,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13.41%。
禽肉
2021年,我國禽肉產量2380萬噸
為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消費肉類
2021年,全國家禽出欄157.4億只
同比增長1.1%
禽肉產量2380萬噸
同比增長0.8%
禽蛋產量3409萬噸
同比下降1.7%
雞肉產量約為1743萬噸
在產蛋雞存欄共計10.50億只
平均單產17.65kg
蛋雞
截至2021年8月,我國共有蛋雞相關企業8.47萬家。山東省以1.34萬家高居第一,河南、河北分列二、三名。全行業注冊資本在100萬以內的企業占比高達88%。
飼料
2021年,全國年產百萬噸以上規模飼料企業集團39家,合計飼料產量在全國飼料總產量中的占比為59.7%
其中有6家企業集團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
種源
我國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為75%左右
白羽肉雞90%以上的核心種源主要依賴進口
以國內分割性肉鴨市場份額計算,櫻桃谷鴨占比達60%-70%
奧百星、南特鴨、楓葉鴨等進口品種占比不足10%
2021年我國共計引進祖代蛋種雞157093只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農業農村部、美國農業部、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畜牧業協會、企業財報、企查查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