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郵一號”升空背后的煙大力量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 訊 員 孫 艷
日前,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十四星”發射方式,成功將齊魯二號/三號、“北郵一號”等14顆衛星發射升空。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北郵一號”由北京郵電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煙臺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科研團隊聯合研制的科學實驗衛星,是我國空天計算在軌試驗開放開源平臺——“天算星座”計劃部署的首顆主星。
其中,煙臺大學群智感知實驗室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多空間群智感知任務分配技術”作為核心技術之一,應用于“北郵一號”衛星的研制。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5G網絡的快速普及,移動眾包已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移動眾包中的任務執行通常涉及任務參與者的位置和軌跡,這將對任務參與者的隱私造成威脅。煙臺大學群智感知實驗室科研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基于邊緣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的三重實時軌跡隱私保護機制應用于移動眾包上面。
“衛星發射成功后,大家都備感振奮。”煙臺大學群智感知實驗室負責人、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瑩潔告訴記者,此時此刻,在遙遠的太空,來自煙臺大學的技術正在為衛星環境下異構實體的多空間、多目標任務分配協同和優化機制設計提供著強有力的保障。
據了解,“天算星座”是由北京郵電大學王尚廣教授團隊發起,聯合國內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國移動、華為等單位共建的一個開放開源的空天計算在軌試驗平臺。
該星座一期6顆衛星,計劃2023年完成星座一期建設,主要科學試驗任務包括6G核心網系統、衛星操作系統、云原生衛星邊緣計算、衛星數聯網、新型器件與載荷測試、聯邦學習與AI加速、星載服務能力開放等。去年4月,煙臺大學成為“天算星座”的首批成員單位,與王尚廣教授團隊共建“天算星座”衛星聯調平臺,用于星地測試,該衛星聯調平臺已配置星地網絡,可實現上網功能,能夠對算法進行實時驗證與調試。
目前,煙臺大學已與北京郵電大學深圳研究院、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煙臺大學共建“天算星座”華東地面站,組織聯合攻關,開展包括動態按需的星載服務部署策略、多時空尺度的星間負載均衡機制、智能星地資源聯合調度方法以及衛星邊緣計算資源調度原型系統實現在內的多學科、跨領域、跨地區的衛星計算應用技術創新研究。
與此同時,“天算星座”華東地面站還將結合山東區域數字產業發展需要,聚焦智慧海洋、智慧城市、智慧農林、安全應急等重點領域,提供衛星遙感數據產業化業務服務。
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