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喊父母回家” 鼓勵返鄉就業除了親情牌還有哪些招
緊緊抓住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充分利用好各類政策紅利,為返鄉就業創業提供全面支持
據報道,今年春節,江西贛州多地繼續推進“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動,增強父母對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的意識,動員留守兒童家長返回家鄉就業創業,陪伴孩子健康成長。贛州市崇義縣婦聯表示,將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組織舉辦活動等方式,切實為有求職需求的婦女群眾搭建就業咨詢平臺、提供就業咨詢服務,促進更多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大量農村地區的剩余勞動力背井離鄉,到城市就業打拼,一般只有春節期間才會返鄉一次。這樣一種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照料問題凸顯。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加之隔代教育的弊端,并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如果能夠吸引父母返鄉就業創業,在家門口上班,并實現家庭團圓,將會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照料問題。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沒有創新性的舉措,可能很難真正讓外出務工人員愿意返鄉就業。就此而言,贛州市的做法值得肯定,但除了打“親情牌”,地方政府還應出臺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政策措施,真正促進更多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筆者曾到部分鄉村地區調研發現,農村地區主要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居多,青壯年勞動力多數外出務工。雖然農村地區的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在加快完善,但是青壯年返鄉創業就業的比例仍然偏低。不少打工家庭還將子女遷出農村,到城市和縣城上學。
之所以人們舍近求遠地外出務工,歸根到底還是農村本地的就業機會乏善可陳,工資收入不高。與此同時,農民長期以來存有一種離土入城的愿望,希望可以在外闖出一片天地,并在城市穩定和定居下來。
鑒于此,在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方面,地方政府應認識到鄉村治理問題的嚴峻挑戰,從系統層面整體推進,才能循序漸進地取得進展。特別是要緊緊抓住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充分利用好各類政策紅利,為返鄉就業創業提供全面支持。
返鄉就業創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勞動力的供需矛盾,即產業基礎薄弱和就業機會稀缺。地方政府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是因地制宜地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返鄉人員就業創業提供產業基礎。如果沒有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很難產生強有力的競爭力,更不要說吸引勞動力返鄉了。
農村勞動力的供過于求使得工資收入偏低,勞動權益保護不夠的問題仍然部分存在。這意味著各地要加強農村地區的規范用工,強化勞動權益保護,使農村勞動者也能夠獲得應有的薪資和福利,保障他們就近工作的權益,切實解決他們返鄉就業的顧慮。
不少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不高,難以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也影響了企業投資設廠的積極性。地方政府要創新形式方式,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職業培訓,提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就業能力,使他們可以投身當地制造業、手工業和鄉村文旅等新興產業。
另外,還可在城市發力,推動更多農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縣城定居,加快農民工的市民化,并為隨遷子女提供更好的公共教育服務。
近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意味著會有更多人向城市聚集。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有著強烈的城市歸屬感,更愿意留在城市發展,而不是返鄉生活,為此,城市應考慮吸納更多農村人口實現市民化,推動城市擴容增效和均衡發展。畢竟,安居才能樂業,宜居方能宜業。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