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八旬現代版“愚公”:39年,拓荒山建林海
(新春走基層)內蒙古八旬現代版“愚公”:39年,拓荒山建林海
中新網呼倫貝爾2月1日電 題:內蒙古八旬現代版“愚公”:39年,拓荒山建林海
作者 張瑋 蔣希武
這是李振海在深山老林里過的第39個春節,貼春聯、掛燈籠……年前他抽了半天時間下山采購了年貨,布置了“山居”。
與李振?!昂霞覛g”的除了年近八旬的老伴兒,便是他親手種下的100多萬棵樟子松、落葉松、楊樹、云杉、榛子,以及各種果樹。
“我的春節過得可熱鬧嘞!”歷經兩個小時車程,再沿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迤邐北上10公里,記者翻山越嶺找到李振海的時候,他正揮著鋸子滿頭大汗地清林。
今年80歲的李振海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塔溫敖寶鎮塔溫敖寶村的農民,39年前,他放下鋤頭走進深山,開山種樹,種出一片片綠色林海。
春節期間,李振海除了年三十兒在家吃了頓餃子,其余的時間都穿梭在2000多畝林海中進行清林工作。
“目前,我已經清理林地100多畝,修剪樹木1萬多棵?!彪q笾甑睦钫窈V灰土肿釉谝黄?,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我得抓緊時間清林,才不耽誤春天造林。”
自山東而來的李振海年輕時是聞名一方的種田大戶?!伴_荒種田那些年,耕種的土地經常在大雨過后被沖刷得滿目瘡痍,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日益嚴重。”
1984年,李振海決定將自己所有積蓄投進三北防護林建設中。從此,“生命不息,植樹不止”成為他的夢想。
“連扛帶拉,第一批樹苗運上山用了3天時間。刨坑挖土,手腫得像包子。”李振海抹了抹腦門兒上的汗笑道。
從不懂技術、缺乏經驗、樹木成活率不足20%,到成為植樹造林的行家里手。如今,李振海親手造的林海茫茫無際、競相爭翠。
據當地林業部門估算,目前,李振海植樹造林創造的經濟效益超1億元(人民幣,下同),生態效益超3億元。
這些年,李振海用于植樹造林的費用超過200萬元;無償向社會各界和投身造林事業的農牧民提供價值400余萬元近萬棵樹苗。
春秋造林,冬夏清林。近40年,李振海像對待孩子一樣呵護著他的樹。
關于新年計劃,李振海不假思索地告訴記者,依然是不停地種樹?!敖衲甏呵飪杉?,我想再種2000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