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品搭上冷鏈“快車” “冷”服務讓銷售“熱”起來
央視網消息:在我國,不同的氣候和土壤形成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使得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獨特的物產。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當地全力推進新型冷鏈倉儲設施建設,讓全縣的土特產賣得更遠。
春節后,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村的黑豬養殖戶唐丹每天都要通過冷鏈發送1000多斤黑豬肉。
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村養殖戶 唐丹:很多人吃過我們北川的臘肉過后,想吃到北川的生鮮黑豬肉,我們就通過冷鏈,把黑豬的生鮮肉運送到了客戶的餐桌上,反饋相當好。
像這樣的“冷”服務正在讓當地土特產“熱”起來,而共享使用模式,讓“冷”服務覆蓋到更多農民。
這兩天,種植戶鄧勝林正忙著從鄰村的藍莓產業園保鮮庫里,將自家農場儲存的5噸耙耙柑發往全國各地。
北川羌族自治縣新華村甲緣農場負責人 鄧勝林:采用共享共用的模式,大家一起來使用這個庫,這樣既節約了空間,同時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隨著北川冷鏈保鮮儲藏運輸的不斷完善,一大批土特產品搭上了冷鏈“快車”,讓鄉土山貨成了“網紅尖貨”。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楊曉坤:先后支持73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各類冷藏設施179個,冷藏儲藏量達2.6萬噸左右,實現有需求的村全覆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