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張義民:把上海農村“美麗經”和“致富經”轉化為“代表建議”
中新網上海2月22日電 題:張義民:把上海農村“美麗經”和“致富經”轉化為“代表建議”
作者 高志苗
“地不在廣,有信則名。民不在富,有獸則靈。斯是吾鄉,惟吾德馨……”走進上海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一首《蘆勝銘》映入記者眼簾。
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村,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這個位于黃浦江畔的村落擁有諸多“頭銜”,它將詩畫入田園,展現鄉村之美。“美麗”背后,村民們說離不開“領路人”張義民。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作為新任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黨總支書記張義民將自己的“代表首秀”聚焦在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上。通過調研、走訪,他把上海農村的“美麗經”和“致富經”轉化為“代表建議”。
“我提的是關于完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的建議。作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試點成效逐漸顯現,但也發現了諸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存在障礙等問題。”張義民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他的建議來自于基層實踐。2018年成為蘆勝村黨總支書記的張義民,為了帶領村民致富,增加了一重身份:浦錦街道集體股份制企業——上海錦貍實業公司總經理。
自2022年8月成立運營以來,錦貍實業公司的招商“成績單”上引來了包括文創、旅游、基建等行業的多家企業。張義民說,有了農村企業統一的平臺后,可以綜合考慮招商企業的業態,整合村民提供的服務等,這樣集體經濟就可以做大做強。
蘆勝村計劃對村域范圍內合作社和古建筑進行升級改造,主打文創和科創產業。工作推進過程中,張義民逐漸感受到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重要性,盤活更多“沉睡”的土地資源成為工作重點。
從上海的探索來看,松江區作為2015年開展農村土地改革三項試點33個試點區縣之一,8年時間已經推動了不少項目落地,同時也為上海推動城鄉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松江經驗”。目前已完成23幅集體土地入市,涵蓋工業、研發、商業辦公、租賃住房等用途,總出讓面積1048畝,總出讓金額達23億元人民幣。
張義民說,“我們已經做了這么多年的試點,需要進行總結,梳理出還沒解決的問題,確定由地方上哪個部門進行主導,從而振興農村集體土地作價入股。有了這些依托,農村經濟或者說集體經濟也會有質的飛躍。”
除了需要“拓寬”政策上的“路”之外,如何做好群眾工作是張義民的“基本盤”。2016年通過議事會形成的“PVP模式”是他基層工作的重要支撐。
他解釋,第一個P是Party,V是Volunteer,最后一個P是Public。“我們周圍有一大群老百姓志愿者,從最初的11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99個人。剛開始組建也很難,我們請鄉賢帶頭,逐漸發展壯大。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就是要直面群眾,然后解決他們的疑慮。”
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是張義民的工作重點。關于鄉村振興,他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對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農村而言,解決的不是“飯碗問題”而是追求“小康生活”,而產業融合將成為其中的關鍵。
“在保證口糧田的基礎上,需要發展與農業配套相關產業,比如發展休閑采摘、精致樂園、家庭農場、野營燒烤等產業。在一二三農業產業融合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這樣也更加有利于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感。”他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