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高質量發展的“必然”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抓住高質量發展的“必然”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評論員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短短幾十字,深刻闡釋了三農在現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農業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尤其“必然”一詞,大有深意。
什么是必然?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必定這樣。總的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方面因為中國經濟體量大,在這樣的基礎條件下,走低質量的粗放型增長之路難以為繼;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二十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幾個國家,都是在關鍵階段實現了高質量發展。中國的發展會遵循這一規律。
具體而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業高質量發展。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要夯實發展的根基,就必須按照高效、綠色、創新驅動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的效率和效益。
事實上,高質量發展也是我們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動力。通過深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讓農民挑上“金扁擔”、市民吃上質優量足的農產品,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也能更好地調動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如何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農業現代化?首先還是要保數量。質量再高,如果沒有數量的合理增長,都談不上發展。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其次,要不斷提高質量效益。以市場需求為“導航燈”,以資源稟賦為“定位器”,生產出更多營養安全、能有效滿足人們需求的農產品,讓農民從中獲得更多收入。最后,發展方式要更綠色生態可持續。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路徑,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也應看到,“必然”不是天上掉餡餅。只有靠踏踏實實地艱苦奮斗,我們才能抓住高質量發展機遇,將農強國強的藍圖變為現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