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造”升級 中國藥谷探路“兩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 自2021年獲批全國第二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以來,北京市大興醫藥產業基地堅持“醫藥·科技+金融·服務”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發展,探路首都“兩業融合”發展的“藥谷模式”。
在全球互聯互通、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推動兩業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2023年2月,北京市十余部門共同制定、聯合印發《關于北京市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了集中發力的八個重點領域,包括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服務業融合、推動醫藥制造與健康服務有機融合、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制造和服務全鏈條體系、釋放消費領域服務與制造融合潛力等,具體共20項主要措施,到2025年,北京計劃培育形成10家市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示范園區、100家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兩業融合發展水平和融合層次顯著提高,進一步擦亮“北京智造”“北京服務”品牌。
數字賦能智慧化平臺建設初具雛形
在北京市首場兩業融合企業交流會上,大興醫藥基地作為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單位參加并交流,分享關于“兩業融合”發展的“藥谷經驗”。
以國家“兩業”融合發展試點為契機,大興醫藥基地進一步加快北京生物信息智算中心建設,在靶點發現、新藥篩選上提升效能。該中心項目依托清華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可為醫院、科研機構提供高標準、規范化的生物樣本存儲服務、提供計算醫學的專用算力、提供專病數據庫,為制藥企業提供樣本數字化和藥物靶點篩選服務。
瞄準智能智慧領域,大興醫藥基地積極引進一大批為醫藥制造助力的“加油站”—檢驗檢測機構和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加快數字化智慧診療體系布局,加速產業融合。目前園區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證的實驗室有12家,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有6家,包括中科國邦檢驗檢測平臺、北京迪安醫學檢驗實驗室、中科基因數字化智能獸醫診療項目等。
量身打造布局特色產業園區和服務平臺
為釋放各類主體融合發展潛力,大興醫藥基地聚焦產業前沿,布局特色產業園區和關鍵核心技術服務平臺,全力推進細胞基因治療等五個產業園建設。其中,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園聚焦新型細胞治療、基因編輯等技術突破和轉化應用,加快產品質量檢測,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產業園聚焦核酸藥物技術攻關,對接核酸藥物全產業鏈和創新鏈,加速中國核酸藥物產業化和國際化進程。
針對產業鏈短板搭建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基地圍繞細分領域搭建細胞基因CDMO平臺、第三方概念驗證平臺、醫療器械樣機平臺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合作共贏開創科技成果轉化“協和”模式
深化推進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大興醫藥基地與研發機構、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借力賦能,以“企業出題、院所答題”方式開展聯合攻關和技術合作,服務園區企業創新發展。
在實踐中,園區已形成創新藥物科技成果轉化“協和”模式。下一步,將發揮中國醫學科學院的整體科研、臨床優勢,聯合打造由基礎研究、臨床試驗研究和轉化研究三者緊密結合的“國家級創新藥物研究中心與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積極融入區域創新及產業升級,打通創新鏈、研發鏈和產業鏈之間的瓶頸。與此同時,大興醫藥基地積極引入第三方技術轉移機構,為技術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創新發展推動中醫藥產業鏈高端躍升
創新是中醫藥現代化的第一動力。大興醫藥基地聚焦“創新”,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促進健康服務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診療、中醫藥科普、中醫藥保健、中醫藥旅游等衍生產業,著力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進一步做大中醫藥品牌影響力。落地園區的同仁堂知嘛健康零號店,是同仁堂健康藥業打造的新零售概念店,成為展示中醫藥文化、中醫藥健康養生理念和同仁堂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平臺,正在打造“前店后廠”新經營模式。
隨著“兩業”深度融合的創新腳步日益加快,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未來,大興醫藥基地將不斷完善生命健康產業政策、監管、金融、市場、臨床、研創和服務創新生態,描繪“兩業”融合、產業發展的嶄新畫卷,為推動北京“兩業”融合貢獻“中國藥谷”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