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青浦老城廂有機更新:營造“煙火人間” 將蝶變“江南新天地”
中新網上海3月20日電(記者陳靜)有近百年歷史的青浦老城廂,環水而建、依水而生,蔥郁素雅的古園林,粉墻黛瓦的傳統民居院落……完美詮釋著江南古韻鄉愁。記者20日獲悉,如今,在青浦新城建設中,老城廂正構建生態自然與人行動線交疊、“水陸雙棋盤”城市肌理,努力營造“高顏值、最江南、創新核”的青浦“江南風”城市意象。
青浦老城廂的所在位于如今的盈浦街道,這里在宋代時,曾是名為橫溪的村落,元朝時,逐漸發展成市,稱唐行鎮;明萬歷年間修筑城墻、建造縣署,此后長期作為青浦縣治所在。如今的盈浦,五浦交匯,河網交錯,人文薈萃,江南古韻與時代氣息相融相生。16.36平方公里的區域既是擁有百年老城廂歷史記憶的老城區,也是青浦新城快速發展的新城區。
見證著百年老城廂發展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一代代青浦人的鄉愁記憶。“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成為此次盈浦街道實施老城廂改造所秉承的理念。盈浦街道黨工委書記李賓徐20日告訴記者,盈浦的“盈”是充滿的意思,既有物質上的充足,也有精神上的滿足。在城市更新改造的同時,街道充分挖掘“文物+”潛在價值的軟實力,圍繞曲水園、城隍廟、天恩橋等文化遺跡,開發地標文創產品,讓江南文化精神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讓文化遺產“活”在人民心中。
根據相關規劃,青浦老城廂所在的“城市更新實踐區(江南新天地)”是當下上海五個新城建設的“十大示范樣板區”之一。記者走訪青浦老城廂時看到,隨著時間流逝,歷史上曾有的城墻、城門,以及部分橋梁都已不復存在,老城廂內部空間格局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但自古以來形成環城河圍繞的“龜背形”格局未曾改變,老城廂依舊是傳統風水觀念和城市防御體系規劃的完美結合,如今也是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的完美結合。
李賓徐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在推進老城廂升級改造的過程中,街道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打造富有活力的新城區:將打造“煙火人間”繁華江南,促進老城廂與新城區融合、新城區與新農村融合。據透露,街道將結合歷史建筑原貌進行有機更新,增加時尚購物廣場,演藝、藝術教育、文化創意場所,特色街區酒店等。
據介紹,在老城廂的改造中,“水”是一個核心元素,街道方面將依托淀浦河、上達河、東大盈港、西大盈港等骨干河道,構建藍綠交織、層次豐富的生態網絡;環城水系公園等將凸顯水的靈動和靈秀。結合南門地區歷史建筑保護與環城水系三期濱水步道建設,街道方面將把城市的節奏感與水鄉幽靜感融于一體;依托江南文化研究院,充分挖掘青浦文化精髓,打造滿載江南記憶的城市會客廳與特色文化體驗區,同時引領文化創意等新經濟業態的發展。
李賓徐透露,在老城廂的改造中,街道方面將推動空間建設向精細化、高品質轉型提升;同時,開展鏈接中央商務區、未來新城樣板區建設,加快空間騰挪,優化提升商圈消費服務能級。
作為老城廂舊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賓徐表示,盈浦街道希望通過“政企合作”模式,分批次開發并掛鉤資源地塊,最大限度加強對百年老城廂進行保護和改造。
據介紹,在全方位展現江南風、江南美、江南韻,留住“小橋流水人家”意境的同時,未來的青浦老城廂將加快實現城市數字化轉型,不斷創新增強治理模式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努力畫好城市治理“工筆畫”,成為匯聚數字智慧的現代化江南。“江南不僅是一個地域,更是一種觀念,一種生活方式的延續。”李賓徐直言,希望在老城廂的改造中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保護利用方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發揚光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