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絳“織密”產業鏈 中藥材種出致富“良方”
中新網運城3月26日電 題:山西新絳“織密”產業鏈 中藥材種出致富“良方”
作者 楊佩佩 李玉婷
“這批遠志有22.5噸,經過藥材基地加工車間的分揀、晾曬、打包,每噸最高能賣到13萬元左右。”連日來,趁著市場收購價格上漲,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北池村中藥材種植大戶史更永將自家的90畝中藥材遠志出手,收入達190萬元。
中藥材種植是陽王鎮的主導產業,作為全鎮藥材發展中心的北池村更是被譽為“中國遠志第一村”。史更永所說的藥材基地便是位于北池村的“陽王中藥材示范基地”,這是陽王鎮服務中藥材產業發展、探索做大做強藥材產業開出的一劑“良方”。
“當地已經培育了2家中藥材產業‘龍頭企業’、61家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和6家中藥材‘家庭農場’,在實踐中探索出‘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說起近年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陽王鎮宣傳委員李諫如數家珍。
李諫表示,如今,以陽王中藥材示范基地為依托,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逐步建立股份合作、訂單生產、技術協作、土地托管的聯結機制,中藥材產業走上了標準化發展之路。
陽王中藥材示范基地共建有兩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中藥材初加工車間,大型烘干機、分揀機、切片機、色選機等各種設備一應俱全,并內置年產500噸和年產2000噸的中藥材生產線設備,中藥材初加工工藝大幅提高。
陽王中藥材示范基地負責人楊旭升介紹,縣里大部分的中藥材被收購后,都要在基地的加工車間完成初加工。同時,基地的中藥材恒溫倉儲庫采用數字化控溫技術,根據不同藥材的屬性,對溫度和濕度進行嚴格把控,確保藥材性狀完好不變質。
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良好的儲存環境,不僅讓中藥材得以待價而沽、適時售出,避免藥賤傷農,更為中藥材規模化種植提供保障。此外,基地還建有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包含農資供應、質量檢測、產品展示、培訓教室和電子商務等社會化服務功能,全方位拓展中藥材產業發展潛力,提升中藥材附加值。
為讓中藥材產業得以長足發展,發揮最大“藥效”,2021年,陽王鎮成立新絳縣中藥材產業聯合黨委,其通過構建“黨建引領、共建共享、產業鏈接、融合發展”的黨建工作體系,最大限度地整合組織、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推進產業鏈資源整合與共享,促進產業鏈各企業合作和發展,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在產業聯合黨委的帶動下,目前,我們與多家藥企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每年為其提供中藥材超1萬噸,產值達到2000萬元。”楊旭升介紹,部分產品還出口到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其間,產業聯合黨委以提高中藥材競爭力為出發點,引導基地成立專家工作站。同時,幫助基地與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達成合作,建設200畝中藥材良種示范基地,先行研制出遠志、黃芩和柴胡單方藥茶,28項農殘指標全部檢測達標。
目前,陽王鎮中藥材種植面積近3萬畝,有遠志、甘遂、黃芩、防風、柴胡等20余種,年總產量達2萬噸,產值達3600萬元。越來越多的農民依靠種植中藥材腰包鼓了起來,中藥材成為助力鄉村振興、農民致富增收的“良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