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伏虎拳傳人馮濤的俠士人生:斗歹徒救人 默默做義工
中新網玉林4月2日電 題:南少林伏虎拳傳人馮濤的俠士人生:斗歹徒救人 默默做義工
記者 蔣雪林
蓋步抽犁,臥薪飛腿,這種平時只能在電影鏡頭中見到的南少林伏虎拳展示場景,4月1日,在廣西玉林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基地,南少林伏虎拳第十四代傳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馮濤,進行了精彩的展示。一招一式,步步生威。
當天,參加2023年海外華文媒體“八桂僑鄉行”(玉林站)活動的媒體代表走進廣西玉林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基地,探訪基地內展示的傳統藝術、僑鄉文化和地方非遺等。馮濤攜女兒展示了南少林伏虎拳。二人的展示,贏得了陣陣掌聲,媒體記者紛紛參與體驗。
馮濤是一名警察,二十年前勇斗歹徒身中三刀,榮獲玉林市個人二等功一次,二十五年堅持助人180多次,兩次獲得市級見義勇為表彰,還獲全國慈善會系統“基層慈善人物”,全國第五屆“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廣西第二屆道德模范提名獎。
馮濤1978年6月生,5歲起開始練習伏虎拳。如今,馮濤已經成長為一名武術教練,他帶隊參加的各種武術比賽,獲得了“五金五銀一銅”的好成績。兩個女兒也和他一樣,成了南少林伏虎拳的傳承人。小女兒參加玉林市首屆青少兒武術比賽,獲得了銀獎。他不久前剛通過武術套路二級裁判員考核,并取得了中國武術協會認證的裁判證。
勇斗歹徒救人
2000年10月31日,玉林市清寧路發生了一起重大入室綁架案,關鍵時刻,馮濤沖上去一把抱住歹徒企圖制服對方,但隨著身上一陣劇痛,他暈了過去。后來才知道,歹徒在他身上連捅三刀,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經過多次搶救,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我更多的是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優秀美德。”馮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是一個普通的玉林人,救人,是警察的職責。
馮濤出現在公眾場合,一般都會隱藏職業身份。采訪馮濤,他談得最多的是,作為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如何傳承南少林伏虎拳。如何讓更多的青少年喜歡上伏虎拳,如何讓更多青少年通過習武,培養崇高的品格。
5歲即開始習武的馮濤,對俠士有著天然的向往。身上有著一股正氣,對見義勇為有一份勇氣和自信。
正是憑著那份自信和勇氣,二十多年來,馮濤一次次冒著危險救人。1999年,玉林市江濱路發生一起案件,兩名大學生因戀愛引發矛盾,男方因戀愛不成將女方割喉,正好路過的馮濤立刻沖上去制止,追至玉林市南流江二橋時,兇手持刀跳下河中,馮濤雖手無寸鐵,還是跳到河中將行兇嫌疑人制服;2006年,玉林市歐景花園附近,馮濤的同事遭暴徒圍攻,恰巧他開摩托車經過,他未等停車就跳下車將同事推開,同事脫險,馮濤卻遭到匪徒圍攻,其后腦及身體多處受傷失去知覺,送到醫院緊急搶救才死里逃生。
“英雄救美”贏得妻子芳心
“每次受傷,都是家人照顧的。我很內疚,感到對不起父母、妻子和孩子,我每天都應該好好珍惜她們。”馮濤說。
有著俠士情結的馮濤,和妻子的相遇也充滿著俠士的情節。“妻子是英雄救美才開始的戀情。當時她和同事聚會,突然間我發現她站不穩,我從遠處健步沖上前將她接住,并把她抱起來沖出人群。”馮濤說,后來了解到,她加班晚了,沒有吃飯,因低血糖而暈倒。
當時馮濤和妻子還沒相互認識,她的同事叫馮濤參加聚會。馮濤承認:“也許是因為她很漂亮,我一直在不遠處關注她。”
就是這樣一次舉動,讓馮濤贏得了妻子的芳心,開始了美人和俠士的浪漫人生。
“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妻子目睹了我救人的過程。”馮濤說。
“當時,在玉林市盛世百匯商場的旁邊,一個化妝店發生火災,有十幾名顧客被困在火場里,獲知這一情況后,我沖進火場將這十幾名顧客救出來,當走出火場的時候,妻子和女兒兩個人正在圍觀。他們發現了我,孩子對著媽媽說,那個是爸爸。”馮濤說,這對孩子起到了一種很好的示范。
化身“熊貓”做義工
在馮濤的身上,有俠士的情懷,有見義勇為的膽氣,還有默默做義工的暖心堅持。
“與貼在我身上的救人英雄標簽相比,我愿意變身‘熊貓叔叔’形象去做公益,去影響青少年。”馮濤說。
2007年起,馮濤開始關注玉林市玉州區福利院的殘疾兒童,長期組織志愿者,到福利院和特殊教育學校為孩子服務。從2008年起,馮濤化身“熊貓叔叔”,向社會傳遞志愿者的愛心。他發起121場大型社會公益線下活動和357場“紅色故事會”線上活動,通過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市場,向民眾講述身邊的勵志故事;先后進行公益演講120多次,共11多萬人通過線上、線下傾聽“熊貓叔叔講故事”。“紅色故事會”活動項目,榮獲“2020年廣西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馮濤說:“我希望有一天公益能成為一種時尚,所以我選擇高調做公益、低調做人。”
馮濤不但自己做公益人,還做公益推廣人。他想讓更多民眾參與到公益事業中,期望越來越多的人把公益當成一種自覺行為。自從開始做義工以來,馮濤的義工之旅已經堅持了近20年。由他和幾個朋友組建起來的“幸福義工”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9個獨立服務隊伍超過8000人的龐大組織,服務范圍遍及玉林全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