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美國銀行業危機恐未到終局
始自今年3月的美國銀行業危機仍在持續,第一共和銀行于5月1日被摩根大通收購,其他一些銀行尤其是地區性銀行股價近日也出現暴跌。在分析人士看來,一個個倒下的銀行背后,是美國金融機構監管缺失和美聯儲政策等原因所致,如果這些因素沒有明顯改變,那么美國銀行業危機很可能會繼續蔓延。
當地時間5月2日,美股銀行股全面下跌。其中,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跌幅較小,在1%至3%之間震蕩,而地區性銀行損失慘重,如西太平洋合眾銀行下跌超過27%,阿萊恩斯西部銀行下跌超過15%,聯信銀行下跌超過12%等。
而導致這些銀行股價下跌的導火索,正是美國第一共和銀行被收購一事。
5月1日,第一共和銀行被加利福尼亞州金融保護和創新局關閉,由銀行業監管機構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隨后,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與摩根大通簽訂相關協議,由后者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和絕大部分資產。
根據摩根大通發布的公告,此次收購包含第一共和銀行大約1730億美元的貸款和大約300億美元的債券,同時該銀行還將獲得第一共和銀行大約920億美元的存款。不過,摩根大通并沒有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企業債和優先股。
第一共和銀行創辦于1985年,總部位于加州舊金山。近年來該銀行主打“高凈值人才理財服務”,主要為富人提供低息貸款。根據相關數據,截至去年年底,該公司擁有大約2120億美元的資產和1764億美元存款,其資產規模在美國商業銀行中排名第14。
盡管實力雄厚,但第一共和銀行走到今天這一步并不讓人意外。
早在今年3月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關閉后,第一共和銀行就一度面臨擠兌潮,最后是靠著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11家機構提供的300億美元才堅持下來。4月24日,第一共和銀行公布財報,顯示其一季度營收、凈利潤等都出現下跌,尤其是存款總額流失超過1000億美元。受此影響,第一共和銀行的股價隨即出現斷崖式下跌,不得不尋求救援,并最終淪落到被收購。
有美國媒體指出,第一共和銀行是今年2月美國銀行業危機爆發以來第3家倒下的美國銀行,也是有史以來美國倒閉的第2大銀行,僅次于2008年金融危機中倒閉的華盛頓互惠銀行。這表明美國銀行業危機仍在持續。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此輪美國銀行業危機與美聯儲的激進加息政策有關。美聯儲為遏制通脹,去年3月以來已經累計加息450個基點。如此高的利率導致一些銀行此前在低利率環境下購買的債券大幅貶值,其實際資產嚴重縮水,出現巨額賬面虧損。一旦儲戶對銀行失去信心加速提現,銀行就可能因為流動性不足而陷入危機。第一共和銀行的存款中有大約7成是未投保存款,這讓儲戶更加擔心其存款安全。
此外,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缺失也被認為是導致危機的一大原因。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對一些大銀行加強了監管,但在2018年立法放松了對中小銀行的監管。
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與美聯儲是美國的兩大商業銀行監管機構。這兩家機構近日都發布報告,承認在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關閉事件中存在監管不足。例如,美聯儲承認未能預估到硅谷銀行風險的嚴重性,也沒有采取足夠措施預防危機;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則承認,其位于紐約的辦公室一直存在核查人員不足的問題。
第一共和銀行倒下之后,美國銀行業危機是否會繼續蔓延引發外界關注。有聲音認為這是“最初恐慌的最后階段”,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也稱“這件事已接近尾聲”。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美國銀行業的“病灶”未除,不排除出現下一張“多米諾骨牌”。
此前有研究顯示,美國至少有186家銀行面臨與硅谷銀行類似的情況,這些銀行一旦遭遇擠兌就可能陷入危機。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日前也下調了10余家美國地區性銀行的評級,擔憂這些銀行是否具備足夠的穩定性。
美聯儲的決策也將影響市場對這場危機的預測。如果美聯儲繼續加息,那么一些銀行的資產就會持續承壓,陷入風險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作為監管機構,美聯儲如何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也引發關注。如果像摩根大通收購第一共和銀行這樣的模式持續,那么美國就可能出現大銀行不斷吞并中小銀行的局面,而這是美國政府并不愿看到的。
對于當前的銀行業危機,美國的共和、民主兩黨仍在互相指責。民主黨指責特朗普時期通過的立法導致對銀行的監管放松,共和黨則指責拜登政府領導不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立法加強監管的難度很大。與此同時,黨爭還使美國面臨債務違約危機。一些美國媒體因此擔心,這兩場危機可能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工人日報 畢振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