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觀察:施光南故鄉為啥能成為“希望的田野”?
中新網金華5月3日電 題:文旅觀察:施光南故鄉為啥能成為“希望的田野”?
記者 王題題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很多人不清楚,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作者施光南是浙江金華人。
施光南,祖籍金華市金東區,被稱為“時代歌手”,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音樂家。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施光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譜寫改革開放贊歌的音樂家”。
近年來,為了紀念施光南,金東區先后建起了施光南音樂廣場、施光南音樂廳,組建了施光南農民合唱團、少兒合唱團等文藝團體,舉辦施光南新年音樂會、音樂主題月、音樂節等活動。
作為施光南故鄉,東葉村是金東區擦亮“施光南”這一文化名人金名片、推動“文旅”事業快速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在各級部門的不懈努力奮斗下,東葉村的“浙江民建會員之家”“金田共享”等多個標志性項目落地,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其中,金東區圍繞“同心共富 僑來建功”主題,依托東葉村豐富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以及施復亮施光南故居的人文資源,著重突出音樂元素,打造的原森圓曲音樂民宿,鏈接起當地農文旅產業項目,有效填補了源東鄉在中高端層次“食”和“住”等方面的空白,并進一步強化了龍頭村的帶動作用,為古老山鄉帶來年輕、時尚、活力等一眾新元素。
“那么,為什么會選擇在東葉村辦音樂主題民宿呢?”記者問。
原森圓曲音樂民宿負責人盧森軍娓娓道來。他告訴記者,作為民建金華市委委員,他起初對東葉村的了解停留在民建會史以及會員們的談話中,那時候只知道東葉村是民建先賢施復亮的故里。
在第一次走進東葉村后,他萌生了建設東葉的想法。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盧森軍直言,“那時候村里以養豬為主,污水遍地,臭烘烘的,路也很難走。”
在他看來,東葉村的未來發展應該像施光南歌曲中唱的那樣,“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
因此,在得知民建金華市委會要以集體募資形式在東葉建設浙江民建會員之家的想法后,盧森軍主動提出愿意單獨出資建設。
對他而言,東葉村既承載了他對民建以及金華文化名人的熱愛與崇敬,也寄托著他對鄉村未來發展的期待。“如果自己的事業能讓東葉村變得更美好,這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至于為何是音樂主題的民宿,盧森軍解釋說,東葉村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故鄉,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他希望借助名人效應,借助音樂增加業態的旅游元素,吸引浙江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游客和音樂愛好者到東葉村,了解東葉村,發展東葉村。而音樂主題民宿就是這樣一個好的媒介。
于是,2022年9月,原森圓曲音樂民宿在東葉村落葉生根了。
與此同時,以原森圓曲音樂民宿為基調的鄉村振興“協奏曲”,也在東葉村開始越奏越響。比如今年3月底,“中國樂壇鑫星”這一國內具有豐富音樂賽事舉辦經驗的平臺“觸電”東葉村,并將“中國樂壇鑫星電視欄目優秀節目海選基地”落戶原森圓曲音樂民宿。
據了解,大型音樂賽事基地落戶東葉村,這只是盧森軍以原森圓曲音樂民宿為媒介,擦亮“施光南文化品牌”,助力推動東葉村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小步。
他說,東葉村以往每年除桃花節、白桃豐收以及收橘子這三個時間段外,其他時候游客并不多。他希望能發揮好“鄉村僑舍”積極作用,在原森圓曲音樂民宿的基礎上,將音樂康養、音樂露營、音樂制作等項目引進東葉,將東葉村打造成為中國音樂第一村,使其成為音樂創作者和村民致富的“希望田野”。
眼下,金東正依托豐富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和華僑資源,打造鄉村僑舍,突出僑資、僑韻、僑味、僑品、僑情等僑元素,通過匹配資源助力僑商僑企投資開發,帶動地方服務業發展和產業鏈配套。
為搭建新“僑”梁,4月30日至5月1日,首屆新時代活力僑鄉城市大會于金東舉行。此次大會由中國新聞社、中共浙江省委統戰部(省僑辦)指導,中共金華市委、金華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僑聯、中國新聞報、中國僑網、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主辦,中共金華市委統戰部、中共金華市金東區委、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政府等承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