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逐夢數字經濟“新藍海” 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中新網濟南5月16日電 (呂妍)在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博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這里不僅實現了5G信號覆蓋,還搭建了基于5G信號傳輸的中控可視化管控平臺等數字化平臺,從而讓車間實現了智慧生產。該公司總經理閆吉祥告訴記者,據企業測算,5G助力企業銷售收入增長24.6%,人均產值提升79.4%。
博陽爆發出的“數字生產力”,折射出安丘市工業發展的導向。該市加強政策支持引導,瞄準“5G+工業互聯網”新業態,推進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引導企業走出一條從“機器換人”“工廠物聯網”到“未來工廠”的智能制造之路。
上述案例只是山東數字經濟發展的縮影。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8部門近日印發《山東省2023年數字經濟“全面提升”行動方案》,推出7大類22項舉措,加快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聚焦全面塑強數字產業化發展優勢,2023年底,電子信息制造業收入規模力爭增長10%。
“我們項目立足于新型智能數據中心,將推進建設T4級云數據中心、BPO服務外包基地、5G軟硬件孵化平臺等。”近日,在臨沂市費縣,沃倫5G數智云谷項目負責人張波介紹,該項目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建成后可為4000人提供就業崗位,為縣域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突破。
據費縣工信局信息產業與工業互聯網科科長馬玉曉介紹,該縣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強項目和人才的招引力度,目前已有百余家企業通過應用工業互聯網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同時,該縣注重數字應用滲透,電商經濟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2022年全縣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9.2億元。
聊城市臨清市則立足軸承產業優勢和發展需求,以數字經濟點燃軸承產業發展“新引擎”,大大增強了產業的核心帶動作用。
“我們根據企業智能化水平和規模分批進行,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工藝的企業制定實施不同的方案,不斷推動數字技術與軸承產業深度融合。”臨清市潘莊鎮黨委書記盧武義說,該鎮充分利用軸承產業集聚化、園區化的優勢,打造智能化改造樣板。
據盧武義介紹,潘莊鎮還新建設了山東軸承產業集群數字經濟賦能中心,通過數據整合實現政府數據、產業數據、企業數據互聯共通,為企業提供集融資、技改、精益生產管理、工業互聯等一體化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軸承產業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努力建設標識數據管理和共享數據平臺。
菏澤市魯西新區則在生物制藥領域加強數字化建設。山東步長制藥中藥現代化集成產業園中控室操作負責人成洪森介紹,該公司中藥提取采取全過程自動控制生產線,實現中藥材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確保生產工藝的穩定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污染和差錯,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成洪森表示,中央數字化控制中心能將全廠的各個工藝環節、管理環節、生產作業與管理場所的工藝參數信息、視頻監控信息等進行集中收集與分析,整合了工藝運行監督、生產質量監管等作業與管理職能,從而實現人員精簡合并、集中管控、集中調度、數據集合分析。
在同屬菏澤市的定陶區,山東二葉制藥有限公司新建的205青霉素粉針劑車間進入了緊張的調試和驗證階段,新車間的投入使用相比以往的生產鏈條不僅更節約成本,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也更高。
山東二葉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俊杰表示,僅205青霉素粉針劑車間,企業年可新增產值5.5億元,新增年稅收5000萬元。此外,為保障新建車間盡早投產和原生產車間的高效運轉,當地政府組建了服務專班,為企業申報省級數字化生產車間和省級綠色工廠等項目,幫助企業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定陶區繼續加大對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和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重點扶持數字經濟技術的研發及其產業化,力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創新投入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22年,全區規上數字經濟制造業研發費用投入1739.1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3.87%。下一步,該區將繼續集中優勢資源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