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汽車經銷商何以淪為資本市場棄子
龐大集團退市在即,股價已持續跌到0.5元
中國最大汽車經銷商何以淪為資本市場棄子
盛
龐大集團曾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集團。2011年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汽車經銷商第一股”。
上市之后,龐大集團擴張的步伐相對激進,一年時間就新增超400家網點。營收規模從2011年的554.55億元增至2017年的704.85億元,連續14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衰
2017年,龐大集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8年6月資金鏈斷裂。2019年巨額虧損,因資不抵債被債權人申請重整。但3年合計凈利潤僅0.41億元,未完成重整投資人的承諾。
曾經的“汽車經銷商第一股”龐大集團(601258.SH,股票簡稱*ST龐大),在經歷破產重整后仍未挽回頹勢,即將告別A股。
截至昨日收盤,*ST龐大跌5.66%,收報于0.50元/股。紅星資本局注意到,5月11日-17日,*ST龐大連發5條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公告。最新公告顯示,5月16日,*ST龐大繼續跌停,收盤價為0.53元/股,已連續14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即使后續6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提前鎖定面值退市
早在4月22日,龐大集團便發布《關于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表示公司存在退市風險。4月21日,龐大集團收報0.99元/股,首次低于1元。
此后,投資者紛紛“出逃”,龐大集團連續收獲多個跌停板,股價持續低于1元。
依據《股票上市規則》第9.2.1條第一款規定,若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上交所將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為穩定股價,4月25日,龐大集團緊急發布《關于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擬在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資金不低于2.5億元的股票。該消息推動公司股價在當天大幅拉升,但仍沒有回到1元的安全線以上。
此外,龐大集團這次的回購措施也受到質疑,上交所第一時間下發問詢函,詢問回購的真實性。
雪上加霜的是,4月29日,龐大集團披露2022年年報,業績巨虧,且因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大額應收款項未收回、破產重整到期債務等問題,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隨后,龐大集團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為“*ST龐大”。
*ST龐大的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獨立董事張維稱無法保證本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理由是因出差未能參加會議。
5月11日,*ST龐大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尚不具備實施回購的條件”“關于國企已入場的相關報道不屬實”。當天股價一字跌停,提前鎖定了面值退市。
重整只是“死緩”
龐大集團曾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集團。2011年4月28日,龐大集團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汽車經銷商第一股”。
上市之后,龐大集團擴張的步伐相對激進,一年時間就新增超400家網點,營收規模從2011年的554.55億元增至2017年的704.85億元,在“2018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位列第240位,連續14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與此同時,龐大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長期維持在80%以上,銷售凈利率長期低于1%,凈資產收益率低于3%。高負債運營、盲目擴張、粗放管理,2017年,龐大集團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由盛轉衰。
2018年,龐大集團開始賣店賣地,但仍于當年6月資金鏈斷裂。2019年更是巨額虧損,因資不抵債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龐大集團的扣非凈虧損分別為2.09億元、68.41億元和40.52億元。
2019年12月,法院批準了《龐大集團重整計劃》,龐大集團暫時度過危機。但是龐大集團經法院確認的債務高達近170億元,另有暫緩確認以及未申報債權在內的預計負債近百億元,這些債務只能“以股抵債”。
重整投資人承諾,龐大集團2020年至2022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7億元、11億元、17億元,或合計不低于35億元。若未達標,由重整投資人在2022年會計年度審計報告公布后三個月內向龐大集團以現金方式予以補足。
重整后的龐大集團,經營情況并未得到改善。3年合計凈利潤僅0.41億元,未完成重整投資人的承諾。
新聞觀察
汽車經銷商整體面臨客流量下滑、盈利情況下降、資金緊繃、集客成本增加、庫存壓力大等問題,其中合資和自主品牌經銷商壓力更大。新能源與二手車是上市經銷商集團的轉型重點。
汽車經銷商整體承壓
重點布局新能源車、二手車
汽車分析師劉昊向紅星資本局表示,2022年,我國乘用車市場總體上延續了增長態勢,但傳統燃油車下行,新能源汽車規?;?、市場化快速發展。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主流合資品牌銷售812.7萬輛,比上年減少了11.6萬輛,市場占有率下滑至39.6%,而2020年的市占率超過50%。
龐大集團正是以經銷主流合資品牌為主。
面臨風險挑戰的,不只龐大集團一家汽車經銷商。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2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只有19.4%的經銷商完成年度銷量目標,僅42.2%的經銷商完成了80%以上的KPI。其中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經銷商年度目標完成率分別為18.1%和10.3%。
2022年有45.2%的經銷商虧損,未盈利經銷商占比達到70%以上。超五成合資品牌經銷商出現虧損,自主品牌經銷商為46.2%。
據紅星資本局不完全統計,2022年,僅美東汽車(01268.HK)、百得利控股(06909.HK)和正通汽車三家實現了營收和銷量正增長;僅有國機汽車(600335.SH)和正通汽車兩家凈利潤正增長;雙增長的只有正通汽車一家,且凈利潤為負。而這還要考慮美東汽車和百得利控股的并購行為。
股價方面,廣匯寶信(01239.HK)從2021年9月開始一直低于1港元;正通汽車從2021年11月開始持續低于1港元;和諧汽車(03836.HK)已經連續2個月股價低于1港元;新豐泰(01771.HK)的股價更是長期在1港元附近徘徊。
“在增量轉存量的市場中,多數汽車經銷商出現虧損面不斷擴大,資金鏈緊繃,門店、客流量、銷量及售后產值大面積萎縮,庫存壓力增大等風險?!眲㈥恢赋?,增換購需求削弱、去年11月門店大面積暫停營業、售后服務難以開展等,導致經銷商集團業績承壓。
包括龐大集團在內的汽車經銷商們,將新能源車和二手車作為重點布局的領域。
和諧汽車在財報中稱,目前已取得理想、蔚來、小鵬、廣汽埃安、嵐圖等品牌的授權。廣匯寶信也與20多個新能源品牌建立溝通機制,如賽力斯(601127.SH)、小鵬、嵐圖等品牌。永達汽車(03669.HK)在2022年自建新開業36家品牌網點,其中包括23家獨立新能源品牌,新獲44個品牌授權,其中獨立新能源品牌28家,公司將以豪華車、二手車、新能源車三根增長曲線,拉動未來發展。
對于今年的預期,某汽車經銷商向紅星資本局表示,盈利基本看市場需求和銷量:“去年底透支了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今年初的車市價格戰沖擊了市場價格體系,影響經銷商的盈利空間,且促銷效果并不樂觀;下半年即將實施的國六B標準加大了清庫存的壓力?!?/p>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