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展覽“動起來”“美起來”“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3-05-18 16:19:00來源: 科技日報

        編者按:  如今,觀展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博物館的內涵和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博物館的功能正在從傳統的展覽教育和文物保護向休閑娛樂、教育和文化旅游轉變。其中科技因素也逐漸凸顯,科技主題展覽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科技手段在展覽服務中的應用也更加成熟。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本版特推出專題內容和系列文章,展現“博物世界”里的科技范兒和科技助力下的全新“博物之旅”。

        ◎實習記者 孫 越

        當前,我國博物館的功能正在從傳統的展覽教育和文物保護向休閑娛樂、教育和文化旅游轉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正在利用現代科技,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手段創新展覽形式和服務手段。

        “一起去逛博物館好嗎?”

        相約“打卡”博物館、拍攝制作文物表情包、“種草”冷門博物館、購買豐富多彩的博物館文創、在社交平臺聆聽文物故事……近年來,隨著“文博熱”持續攀升,“看展式社交”逐漸成為當下人們的新生活方式。

        博物館發展迎來“黃金時代”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北京故宮博物院游客如潮、人頭攢動;陜西歷史博物館,預售門票也在假期正式開始前早早售罄……這些盛況反映出當前我國旺盛的博物館參觀需求。據統計,這個“五一”小長假中,全國有5000萬人走進了博物館。

        從古代的皇家“私藏”,到1905年張謇創建的中國第一座現代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再到如今全國數千家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舊時王謝堂前燕,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而近十年,更是我國博物館發展的“黃金時代”。“過去十年是我國博物館發展最為快速的十年,全國博物館總數、展覽數、參觀人數都翻了一番,平均一年半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館誕生。”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何曉雷介紹說。

        我國2021年出臺的《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總數達1222家,增幅達59.9%。

        科技為現代博物館插上翅膀

        當前,我國博物館的功能正在從傳統的展覽教育和文物保護向休閑娛樂、教育和文化旅游轉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正在利用現代科技,如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手段創新展覽形式和服務手段。“智慧博物館”建設成為中國博物館發展的新趨勢,博物館成為了一個參與性、互動性更強的文化場所。

        如中國文字博物館運用了聲光電場景設置、觸控紅外一體機、多點背投互動、觸摸屏組、幻影成像、人影識別、雷達多點互動、AI人像處理、Unity交互小游戲、大屏幕交互等現代科技手段,使枯燥的文字“動起來”“美起來”“活起來”。在“甲骨文猜字謎”互動區,記者看到,該區域的多點背投互動設施通過對紅外激光發射器、視頻捕捉及實時處理系統等互動技術的妥善組合與改良,可以使多名參觀者同時在展示區域進行互動體驗并進行比賽,系統會自動判斷對錯,最終得分最高者獲勝。“甲骨文神秘久遠又不乏晦澀艱深,此展項可使觀眾加深對甲骨文字型結構的認識。”中國文字博物館講解員徐耀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此外,不少博物館展覽還通過新媒體平臺走向“云端”,擺脫了實物展覽的時空限制,以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和更大的信息量,豐富了傳統的博物館語言,越來越多博物館在線上實現了“永不閉幕”。

        “玉楮留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東西匯融:中歐陶瓷與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館官方網站,不僅可以看到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特別展覽的內容介紹和展訊,還能在網上對這些展覽一睹為快。記者點開“三維場景”按鈕,宛如進入了一個展館的虛擬現實空間,只需輕點鼠標就可移步換景盡覽館藏,通過放大縮小操作,美術藏品的細膩紋理、古墓墻壁上的磚畫細節等都可一一清晰呈現,展品介紹也隨之彈出,讓參觀者在線上觀展效果卻不打折扣。

        文創產品讓博物館煥發新活力

        拿起“洛陽鏟”,敲去外殼,剝離土壤,輕掃浮塵,一件珍貴的“文物”逐漸顯露……2020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把“盲盒”概念與考古發掘結合在一起,匠心獨具,使“沉浸式考古”一躍成為網紅玩法。

        在以前,博物館給人們的印象是玻璃櫥里的文物展品,寫滿故事的雕像和畫廊里的抽象派畫作,是久遠的歷史遺跡,曲高和寡的藝術殿堂。而今日的博物館,是孩子們吃著的故宮雪糕,是年輕人熱衷搭建的拼裝模型,是女孩子們涂的口紅、抹的眼影。

        近年來,各大博物館紛紛推出各具特色、天馬行空的文創產品。圍繞博物館特色內容,把“文化”與“消費”鏈接起來,文創產品讓博物館煥發新活力。

        故宮博物院推出“故宮以東”共創計劃,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搭建文博業態融合平臺,將“故宮文創產品平臺”升級為“故宮文創產業資源生態系統”;四川三星堆博物館開發的“三星堆面具冰淇淋”采用了獨具特色的館藏文物青銅面具原型,以濃濃的“出土味”和“青銅味”引領博物館文創的潮流,此外,還逐漸構建起包含動漫、電影、小說、網游等文創產品在內的三星堆新文創體系;甘肅省博物館以銅奔馬為原型,開發出“馬踏飛燕”主題文創系列產品,輕松、搞怪的“丑萌”風格成為博物館界的爆款文創產品。這一系列新理念、新創意,讓博物館脫下了神秘的面紗,變得越發平易近人、生動可愛起來。

        “越來越多的展覽朝著趣味化、生活化、新穎化發展,配套的文創產品、親子研學等活動豐富多彩,創意無限、寓教于樂。”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譚平說。

        博物館成為“第二課堂”

        在一些有著悠久的博物館教育傳統的國家,博物館體驗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比如英國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其館藏為基礎,根據國家教學大綱,設計了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教育教學資源,并將相關學案和教案通過其官網完全公開,為學校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了抓手。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在我國,博物館“第二課堂”的作用也正在凸顯。各地博物館與學校、社會機構都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合作,推出了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公共教育活動,博物館已成為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今年新學期伊始,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的講解員就走進甘肅校園,開展了“莫高學堂——敦煌文化進校園”相關活動。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副部長宋淑霞介紹,在上學期的授課中,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市6所中小學開設并完成了《敦煌壁畫中的霓裳美儀》《石室音畫 華筵唐音》《絲綢之路上的精靈——飛天》等課程,以引領青少年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敦煌研究院還開展了“莫高窟小小講解員”活動,該項活動是“館校合作”模式的有效探索,實現了文化遺產地與學校的共通共融。宋淑霞表示,目前已有200余名“小小講解員”持證上崗,成為弘揚敦煌文化實踐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將主題聚焦在“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你為什么喜歡逛博物館?”答案有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博物館將以越來越豐富的形式融入現代社會,以日久綿長的詩意澆灌著生活中的美好。(來源: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翼少无翼恶女漫画全彩app| 狠狠色先锋资源网|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中文|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黄页网址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1卡二卡三卡|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97成人在线视频|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午夜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黄频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黄色片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男人j桶女人j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www.色噜噜|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男操女视频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日本最刺激夫妇交换影片|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看一级毛片**直播在线|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成品网站nike源码1688免费|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没带罩子让他c一节课| 北条麻妃毛片在线视频| 青娱乐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线看高清|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美三级|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