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寫高考作文了,人類為何仍需要寫作?
■ 專欄
寫作的魅力,在于它沒有“模型”、永無定式。
2023年高考作文迎來另類考生,ChatGPT、文心一言和訊飛星火等人工智能產品紛紛上陣,以短短幾秒時間寫出各自的高考作文。
那么,這些AI寫成的高考作文水平究竟如何?AI都能寫高考作文了,以后高考還要不要考作文?甚至還要再問一句,AI時代,人類還需要寫作嗎?
AI作文通病仍是套話多
“技術無止境”的大背景下,高考全國甲卷的作文題目頗為應景:“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
ChatGPT交出的作文標題為《時間的主人,心的仆人》,一方面肯定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時間,另一方面又坦承時間帶來的束縛,似乎陷入了一個無法停止的循環。它繼而呼喚人們正確看待時間的意義和價值,回歸內心,找到生活平衡點。
訊飛星火則寫出《時間作(做)伴好還鄉》,開頭引用電影《美麗人生》的臺詞,“我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我把時間都浪費在了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繼而,其通過對比說明,有些人變成時間的仆人,無法享受生命的美好,有些人“卻能夠把時間當做朋友,讓時間為自己所用”。要想成為后者,就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還用筆耕不輟的魯迅作為合理利用時間的例子。
平心而論,它們都不算是真正合格的高考作文。ChatGPT的作文通篇套話,沒有事例支撐,因此顯得空洞。訊飛星火的作文開頭,是較好的,以電影臺詞為切入,后半部分則以魯迅等人物為例子輔助說理,更符合傳統教育對學生作文的要求,可惜最后一段如同喊口號,恰恰是寫作大忌。
AI寫作也缺少情感靈魂
通過這一系列AI高考作文,可以發現,AI確實有能力寫出文字流暢、觀點四平八穩的作文,但起碼在目前,它不具備高分作文考生的想象力和思辨力,也寫不出高分作文。
因為AI無法闡釋新觀點,甚至也無法做到將傳統觀點講得更別致有趣、更具吸引力,而這種“新瓶裝舊酒”的能力,恰恰是許多高考作文得到高分的原因。
這也觸及了AI目前的最大瓶頸——個性化。根據過往經驗,高考作文是一個相對求穩的競技場,但觀點的“保險”不等于行文的自我設限,考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仍然會左右最終分數。相比之下,沒有哪個閱卷老師會喜歡AI這種套話過多的文章。
不過,技術瓶頸從不是永遠的,AI始終在進步。那么,如果AI寫作達到了足夠高的水準,那么人類還需要寫作嗎?高考是不是也不需要考作文了?
答案是否定的。寫作是人類擁有的古老技能之一,無數故事與思想通過寫作得以流傳。但與其說寫作是工具,倒不如說是人類的自身需求。
這是因為,寫作是人類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而且是同時兼顧理性與感性的表達:它是一個說理的過程,所以文字鋪排需要嚴密的邏輯;它也是一個抒發情感的過程,所以文字需要美感。因此,一個人的文字表達能力,往往也體現其邏輯思維和審美水平。
同時,寫作是一個迫使人進行深度思考的過程,實現對知識的吸納、處理和輸出。即使一個人并不具備很高的寫作水平,以寫作記錄生活、認知世界,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寫作可以很私人,也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是寫作者”一度成為流行語,也讓傳統敘事方式得以改變。人類的情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迸發,它不再被人的身份、地位和名氣等因素左右,也因此呈現出更真實的一面。
情感是人類寫作的靈魂,唐詩宋詞之美很大程度上就來源于此,而在當下,“寫作者”概念的擴大,使得這一靈魂的跳動更為動人。
AI恰恰缺了這樣的靈魂。這是因為,AI寫作的基礎是通過參數和訓練獲取不斷優化的數據信息,并進行各種組合。AI寫作不但不是原創,而且它也并不知道自己的讀者是誰,也因此缺少了情感的指向。
寫作的魅力,在于它沒有“模型”、永無定式,也在于它承載著人類的思想和情感。即使AI能夠代替人類完成那些形式化與套路化的文字工作,人類仍然應該寫下去。
□葉克飛(專欄作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