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達130多億元 牙刷“世界冠軍”成長記
江蘇杭集年產牙刷75億支,年產值130多億元——
牙刷“世界冠軍”成長記(小商品 大產業③)
6月的江南,細雨蒙蒙,走進江蘇省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瞬間感受到與其他地方的不同——街邊招牌大多與牙刷等日化用品的制造、包裝、物流有關,甚至可以聞到牙膏和洗護用品的那種熟悉味道。
杭集,這個面積只有4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萬的小鎮,卻是全球最大的口腔護理用品和洗護用品產業基地。統計顯示,當地年產牙刷75億支,全球每3支牙刷就有一支是“杭集制造”。杭集人是如何將一支小小的牙刷,打造成一個年產值130多億元的大產業?
一支牙刷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牙刷,被稱為改變人類生活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現代人無法想象不刷牙的生活。那么,一支牙刷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
揚州朵愛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嵇航帶著記者走進該公司的牙刷生產車間。只見幾名身穿工作服、頭戴防塵帽的工人,正將一袋顆粒狀的原材料倒入攪拌器。旁邊架子上,擺著寫明各種顏色的色粉。嵇航說,將原材料和色粉充分攪拌,是制造牙刷的第一步,“現在消費者更加注重環保,像生物可降解的秸稈材料被越來越多使用。”
穿過走廊,來到注塑車間,這是制造刷柄的地方。原料攪拌完成后,將被注入注塑機。機器的溫度、壓力等參數已經由工程師提前設置好。嵇航介紹,一臺機器12小時能生產約3萬支刷柄。
往上一層樓,是植毛車間。這里的工作主力依然是機器——全自動植毛機。通過它,刷毛被一根根“栽種”在刷柄圓孔里,經過固定和修剪,顯得整齊而平整。之后進入包裝車間,包裝機將牙刷用塑料皮、紙殼包裝好,一支成品牙刷便做成了。
嵇航說,一支牙刷從原材料到成品,大致要經過注塑、注膠、植毛、磨毛、包裝等環節,相比以前家庭作坊式的純手工生產,如今大部分環節由機器完成,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品質。“比如一支牙刷的刷毛能達到上萬根,只有做到‘頂端磨圓、表面磨糙’,才能讓消費者在使用時感到舒適,提升牙刷的清潔效率。”
“把牙刷等一次性的酒店用品做成客人想要買走的‘禮品’,是我們的重要目標?!睋P州朵愛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善說。去年,公司預簽銷售訂單1.7億元。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持續的技術創新、設計創新、管理創新。比如,通過與揚州老字號“謝馥春”的合作,加入非遺元素,提升產品附加值和顏值。
在杭集,像朵愛這樣的企業有很多。目前,當地聚集了高露潔、三笑、倍加潔、兩面針等牙刷品牌及配套企業100余家,產品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占有率80%以上,國際市場占有率30%以上。
“杭集牙刷產業集聚,一方面靠百姓的吃苦耐勞和產業積累,以前我們這里每個村、莊、臺都有牙刷作坊。另一方面靠不斷轉型發展,在市場競爭中走在前列?!焙技咝录夹g產業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劉銳說。
杭集牙刷何以傳承百年?
中國人何時開始使用牙刷?位于杭集的中國牙刷博物館,記錄著牙刷的前世今生。
“中國早在唐朝就出現了牙刷。到了清代,杭集牙刷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極大推動了牙刷‘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國牙刷博物館負責人李松濤說,古代牙刷用牛骨和馬尾毛制成,價格昂貴,主要在達官貴人間流行,老百姓只能用楊樹枝、清水等剔牙、洗牙。清道光年間,一個名叫劉萬興的杭集農民改用豬鬃制作牙刷,不僅極大降低了成本,還能更好清潔牙齒。隨著劉萬興的后代和弟子在上海、蘇州、浙江等地辦廠,杭集牙刷開始在全國流行。
隨后的歲月里,杭集牙刷的制作工藝在不斷傳承中保留下來。
杭集農民韓國平起先是一個做牙刷的學徒。1974年,21歲的韓國平遠赴河南省民權縣北關鄉創建丁莊牙刷廠。制成第一批牙刷后,他用包袱裝著,在回老家的途中售賣,沒走多遠就被人們買光。辦廠第一年,他掙了5萬元。之后,他在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曹縣等地辦廠,有了一定的積累。
1989年,在外闖蕩多年的韓國平響應家鄉號召,帶著80萬元回鄉,承包了村里一家資不抵債的小廠,創辦了原三笑牙刷廠。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快產品更新速度,“三笑”迅速搶占全國牙刷市場。統計顯示,1998年,“三笑”實現超15億元的銷售額,產值翻了10番,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牙刷生產企業之一。
三笑牙刷廠和杭集牙刷產業為何在改革開放后迎來騰飛?韓國平這樣總結:一是政府在政策、資金、人力方面給予了持續扶持。二是技術優勢明顯,1992年,三笑牙刷廠首次引入德國設備制作牙刷,這在全國尚屬首次;1996年至1997年,僅引進設備的花費就高達2億多元,吸引了大量人才聚集。三是銷售網絡優勢,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三笑”開始在全國“編織”銷售網絡,以確?!叭Α钡男缕吩?天內銷售到全國任何一個縣級市場。四是品牌優勢,“三笑”商標逐漸在市場競爭中被人們熟知,極大提升了企業形象。五是渠道優勢,當時正處于經濟轉軌期,銷售渠道主要是百貨公司,杭集人另辟蹊徑,轉向浙江義烏、山東臨沂等地的小商品市場,使產品流轉周期變短,盤活了市場。
在“三笑”的帶領下,“五愛”“勁松”“明星”“兩面針”等一批牙刷企業在杭集涌現。牙刷企業聚集,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如今,杭集擁有牙刷、酒店用品生產及配套企業4000家,年銷售300億元以上。以上市公司鴻達興業為代表,擁有新型高分子包裝材料生產企業15家;擁有自動化裝備制造企業20家,主要為牙刷及酒店日用品企業智能化轉化、數字化改造提供技術保障。
“產業聚集的優勢巨大。”江蘇三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沙繼業說,悠久的傳統讓杭集每家每戶都和牙刷產業有關聯,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從原材料、機器、模具到工人、銷售人員,在這里你都能找到。”
傳統產業如何煥發新活力?
“這是登上我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的特殊牙刷?!痹趽P州三峰刷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間,記者看到了一支特別的牙刷。相比普通牙刷,它的刷絲更細更密。工作人員介紹,“這樣可以避免科考隊員在極地低溫環境下因牙齦脆弱而引發牙齦出血,而且刷柄采用聚乳酸材料,可實現生物降解,降低科考活動對極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杭集鎮,幾乎每家牙刷企業都有遍布數十個國家的客戶,但揚州三峰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楊“兩條腿”走路,向國內市場尋找商機。李楊說:“我們打破傳統思路,通過制造更多優質產品,降低市場風險。”
和中國多數制造業一樣,杭集牙刷在全國市場一直以低成本優勢聞名,曾一度陷入“幾毛錢一支”的低價泥潭。隨著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深入人心,牙刷產業的改造升級勢在必行。
為適應市場新需求,杭集企業不斷加強技術創新、設計創新力度。擁有40余年歷史的曙光牙刷廠與納米級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發出環保牙刷,成功打入德國、瑞典等國的牙科診所,開辟了老企業走向高端化的新路。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研發的新款牙刷,刷毛采用蓖麻油提取的物質生產,比傳統的尼龍刷毛更加細密柔軟;刷柄挑選生長期合適的竹子,更具韌性。憑借上述特性,這支牙刷敲開了迪拜各大酒店的“大門”。
“歡迎各位家人進入我們的直播間,我們的牙刷刷頭柔軟,可以深入到牙齒縫隙,且不傷牙齦。”在杭集電商產業園的電商直播間,威斯特法倫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播正在介紹一款牙刷產品。在這個今年4月才成立的電商產業園里,已經聚集了30多家電商運營企業。
杭集電商產業園運營總監陳向榮說,未來電商園將用數字化手段,進一步整合杭集優勢供應鏈產品,并從牙刷、酒店用品延伸至高端日化與大健康產業。
品牌化戰略是實現牙刷這一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的重要途徑。如何將牙刷品牌做大做強?杭集人有長遠考量。
劉銳說,接下來當地政府部門將繼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數字賦能增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戰略,實施“技術、節能、綠色、智能”四大改造工程,鼓勵牙刷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擦亮自主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影響力。
在三笑集團大樓對面,一座綠色新材料工廠拔地而起。這里將成為三笑未來進軍新材料產品和智能制造的新基地。
“品質化是打造品牌的前提?!鄙忱^業說,如今國際經銷商、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性能、服務等更看重,這啟示企業必須沉下心來、練好內功,提升產品質量、推進科技創新,打造出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品牌。
延伸閱讀
牙刷的演變過程
在沒有牙刷的時期,古人用水來進行潔口護齒,后來演變為用手指刷牙。在敦煌壁畫中,能看到當時的僧人左手持漱口水瓶,右手揩前齒刷牙。
隨著布匹出現,古人用“揩齒巾”刷牙。在中國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衣物帳中,就記載有這樣的“揩齒巾”。
后來,人們用牙簽、牙杖、齒木、楊枝等刷牙。以楊枝為例,將楊枝的一端或兩端打扁成刷狀,制成牙刷,形如掃帚,用來蘸藥刷齒,是最原始的牙刷。
據有關記載,真正意義上的牙刷出現在唐朝。唐朝的牙刷主要為簪型,不分刷頭和柄身,以牛骨做柄,毛端修剪整齊,毛束較短,蘸青鹽牙藥入口刷牙。
到了宋元時期,牙刷已經清晰地分為刷頭、頸部和柄身三段,趨向為工藝品。很多牙刷在柄身上會鐫刻“牌花”圖案。
明清時期,牙刷從簡潔實用向工藝美學轉化。牙刷曲線優美,造型簡易,連接刷頭和柄身的頸部過渡自然,線條流暢,技藝十分純熟。
清道光年間,江蘇揚州杭集鄉民劉萬興參照舊時女子定型發式用的木柄頭刷,改用牛骨制作刷柄,手工穿植白馬尾毛,制成牙刷,標注“三星牌”,為當年杭集首創,日后逐步成為朝廷貢品。他后來改用豬鬃毛制作,進一步降低了成本,其技術擴展到近代中國有關牙刷知名企業。
(資料來源:中國牙刷博物館)
(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