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做好山水文化融合文章 打造“六張文化名片”
中新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 陳杭)北京市石景山區加強文物保護與街區整治,制定實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打造包括永定河生態文化、模式口歷史文化、八寶山紅色文化、八大處傳統文化、首鋼工業文化、創新及冬奧文化在內的“六張文化名片”。
這是記者5日從“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石景山區專場上獲悉的。
石景山區委書記常衛表示,石景山區高標準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做好山水文化融合文章,著力打造“美麗之城”。堅持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作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文物保護與街區整治,推動自然山水、古道村落、工業遺址、紅色印記、文化創意等特色資源融合發展,打造“秀水石景山”,展現石景山獨特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蘊。
建成北京中心城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
常衛說,石景山區不斷擴大綠色生態空間,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市級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五年任務,累計造林3622畝,新增百畝以上大尺度公園板塊8處。實施“西綠東引”“留白增綠”“增彩延綠”“四道合一”等工程,建成了西長安街城市森林公園群、阜石路冬奧景觀大道等工程,“山、河、軸、鏈、園”的綠色生態體系基本構建完成。
同時,建成北京中心城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31.49%、城市綠化覆蓋率5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3.89平方米,三項指標均為北京城六區最高;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9.32%,居全市第一。
打造“漫游石景山”線路品牌
石景山區加強文物保護與街區整治,制定實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打造包括永定河生態文化、模式口歷史文化、八寶山紅色文化、八大處傳統文化、首鋼工業文化、創新及冬奧文化在內的“六張文化名片”。
石景山區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13處景觀節點、23個重點院落、91家店鋪已精彩亮相,吸引市民競相參觀打卡。法海寺壁畫藝術館開館運行,讓沉睡近600年的壁畫活了起來。八大處公園景觀和業態全面提升,為游客帶來了全新體驗。
此外,石景山區開展法海寺、承恩寺等文保單位保護修繕,加快推進石景山古建群修繕開放,串起西山文化帶上的一顆顆璀璨“明珠”。推動文旅體融合發展,打造“漫游石景山”線路品牌,讓更多游客走進來、慢下來、留下來。
石景山區文化中心全面對外開放
常衛表示,石景山區以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努力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4.1萬平方米的石景山區文化中心全面對外開放,石景山區文化館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今年前5個月,石景山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共舉辦線上線下活動4400余場,惠及民眾40萬人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