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致癌”后,“0阿斯巴甜”成飲料新賣點?
中新網7月15日電(中新財經 宋宇晟 左雨晴 實習生 臧赫)“在超市里看到某品牌飲料已經貼上了‘0阿斯巴甜’的小紅簽。”
在世衛組織將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后,盡管相關機構明確“阿斯巴甜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但有網友發現,“0阿斯巴甜”已成為一些商品的新賣點。
“可能致癌”,還是“安全的”?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泛用于各種食品和飲料制品等,包括無糖飲料、口香糖、明膠、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麥片、牙膏、止咳糖漿和維生素咀嚼片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消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發布了對甜味劑阿斯巴甜健康影響的評估。
IARC將阿斯巴甜歸類為“IARC第2B組”。按照IARC對致癌性的劃分,2B類為“有可能致癌”。也就是說,阿斯巴甜可能對人類致癌。
同一天,國際飲料協會委員會(ICBA)發布文章稱,目前含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飲料是安全的。ICBA還強調,IARC不是食品安全機構,它現在正式承認,阿斯巴甜造成的危害并不比蘆薈和其他數百種物質的危害大,這些物質根據IARC描述都屬于證據“有限”和“不完全充分”的分類。
而就在上月,當有外媒“預告”,阿斯巴甜將被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時,ICBA就發布文章指,這一消息與數十年來高質量的科學證據相矛盾,“可能不必要地誤導消費者攝入更多糖”。
“可在這一限度內放心食用”
事實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7年公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中指出,2B類致癌物為對人可能致癌,“此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并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該類別還包括:瀝青,鋪路時職業暴露于直餾瀝青及其排放物;敵敵畏;發動機尾氣,汽油;三聚氰胺;傳統亞洲腌菜;鉛,等等。
而對人很可能致癌的“2A類致癌物”包括生物質燃料(主要是木材),家用燃料燃燒的室內排放;油炸,高溫排放;紅肉(攝入);高于65 °C的很熱的飲料(飲用)等。
針對阿斯巴甜,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發布的文章指出,JECFA認為,所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充分的理由改變以往確定的阿斯巴甜日容許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40毫克以內,并重申人們可在這一限度內放心食用。
文章還舉例稱,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無糖軟飲料,假設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沒有其他食物來源攝入,每天需要消耗9至14罐以上才能超過日容許攝入量。
“0阿斯巴甜”成新賣點?
雖然是“對人可能致癌”,但這一消息還是在食品領域造成了不小影響。
7月14日,代糖概念股一度異動拉升,媒體統計當日13只代糖概念股上漲。
還有網友稱,在超市里看到有飲料已貼上“0阿斯巴甜”的標簽。相關飲料品牌方回應中新財經稱,標簽可能是經銷商自行貼上,品牌方本身未對瓶身包裝做出改動。
此外,一些使用阿斯巴甜的食品企業也受到公眾關注。
例如,路透社報道,百事公司首席財務官Hugh Johnston就表示,該公司不打算改變其產品組合?!暗侥壳盀橹?,科學證據表明,阿斯巴甜作為一種原料是安全的,而且顯然具有零卡路里的好處?!?/p>
14日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網站發布《如何看待有關國際機構發布的阿斯巴甜評估結果》。
文章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國家癌癥中心結合JECFA最新評估結果和我國居民消費情況進行安全性評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規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我們將繼續關注IARC和JECFA等組織機構的風險評估動態及各國反應和舉措,通過最嚴謹的標準和最嚴格的監管,確保食品安全的底線。”(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