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有效促進全球發展”
近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多國駐華使節和聯合國機構駐華代表等參會。研討會上,與會人士圍繞共建“一帶一路”10周年回顧與展望、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及數字絲綢之路等話題展開交流研討。
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說,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促進世界各地的經濟增長、區域一體化以及文化交流,彰顯了中國在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的領導力和決心。“這一倡議具有廣泛影響力,已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聯合國很早就認識到共建‘一帶一路’的巨大潛力,并始終是其合作伙伴。”
“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引領著綠色轉型關鍵技術發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表示,中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為全球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將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綠色轉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在促進全球低碳發展方面擁有許多合作機遇。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助力許多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保持物流和服務暢通,中國還為構筑全球免疫防線貢獻了力量。”非盟委員會前副主席姆溫查說,截至目前,52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已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他引述一項非洲民意調查結果說:“62%的受訪非洲民眾對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表示滿意。”
“過去10年的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有效促進全球發展。”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使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促進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為維護世界穩定與安全打下基礎。”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斯特法諾維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包容性發展倡議,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和利益。塞中積極開展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有力帶動了塞爾維亞經濟增長,促進塞中合作不斷深化。當前,塞爾維亞政府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框架下,塞中聯合開展了多個合作項目。“塞中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擁有巨大合作潛力,我們期待與中國開展更多合作。”
烏茲別克斯坦是最早支持并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烏茲別克斯坦駐華大使阿爾濟耶夫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搭建起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臺,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和繁榮。烏中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完工或有序推進。尤其是推進中吉烏鐵路加快落地建設,將為中國和中亞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馬凱碩表示,從更加宏觀的視野來看,共建“一帶一路”有力推動了三項舉足輕重的全球事業發展。“其一,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其二,支持多邊主義;其三,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合作。”
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合作成果豐碩。近年來,中國又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主動回應全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這些倡議將推動全球發展邁上新的臺階,讓各國民眾擁有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 俞懿春 劉 融(來源:人民日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