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
中國和非洲是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今年是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非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中非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進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中國和非洲正在通過共同探索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回答歷史之問,攜手推進合作共贏、和合共生、文明共興的歷史偉業。
8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辦的中國—非洲合作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中非發展合作”“工業化、城鎮化與包容性發展”“南南合作與共同可持續發展”等議題,來自27個非洲國家的高級別代表、駐華使節和中國國內機構代表與會交流。
“非中合作關系基于真誠友誼和互利共贏”
10年來,在中國和非洲國家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非合作不斷向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發展,為促進非洲國家擺脫貧困落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研討會上,許多與會嘉賓提到,如何解決發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強文明互鑒是非中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非洲國家和中國應進一步加強友好合作,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布隆迪外交發展合作部常務秘書巴希卡科表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艱難時刻,我們今天比以往更加需要集體行動,加強非洲國家與中國的團結協作,將使我們成為一股不可撼動的力量,更好地應對全球性挑戰。
埃及總理信息技術顧問、內閣信息與決策支持中心主任戈哈里表示,中國連續14年穩居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2022年非中貨物貿易額達到2820億美元。“非中合作關系基于真誠友誼和互利共贏,我們迫切希望進一步加深同中國伙伴的合作關系,促進埃及經濟發展,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個星期前,有記者問我,在非洲最重要的非中合作項目是什么?我告訴他,中國在非洲的項目太多了,很難挑出哪個最重要,所有這些項目對于促進非洲國家發展都至關重要。”總部位于日內瓦的南方中心執行主任科雷亞說,非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轉讓和投資等領域的合作,顯著促進了非洲發展。
非洲聯盟非洲能力建設基金會執行秘書比特耶表示,非洲自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來,一直努力實現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在此過程中,中國給予非洲極大的支持。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大多數非洲國家的重要貿易伙伴、主要的投資來源國。“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非中雙方加強知識共享與技術轉移,開展互利合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比特耶說。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非中友誼歷久彌新、不斷發展。”中非共和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巴拉莫托表示,現在非中正在共同努力推動中非合作論壇“九項工程”加快落實,非洲國家贊賞中國重信守諾的大國擔當,對非中合作的未來充滿期待。
“非中務實合作的發展成果惠及雙方人民”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國已經與52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斷深化在經貿往來、基礎設施發展、人文交流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更趨多元,一大批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項目相繼建成。
2022年,馬拉維加入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為中馬兩國關系發展和務實合作增添新動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有助于推動我國經濟加速發展。”馬拉維地方政府部前部長、民意研究所所長欽辛加表示,“非中合作目標與非洲大陸發展目標一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非洲大陸發展增添新動力、創造新機遇,非中務實合作的發展成果惠及雙方人民。”
穆加貝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啟用、哈拉雷國家藥品倉庫項目交付……“中國企業在津巴布韋參與建設的這些項目有助于我們推進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發展,助力津巴布韋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津巴布韋駐華大使切東多表示,非中合作超越了意識形態的障礙,前景光明。
在肯尼亞,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蒙內鐵路被喻為“世紀夢想”。“通過發展援助、融資支持和技術轉讓等方式,中國幫助肯尼亞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民生改善。”肯尼亞財政和規劃部首席經濟學家衛斯理表示,多年來,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文化,肯尼亞多個領域的發展都受益于非中合作,蒙內鐵路正是這一合作促進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代表。
今年6月,加納首家魯班工坊——中加農業魯班工坊在該國首都阿克拉揭牌。加納海岸角大學校長博姆蓬引用中國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加納與中國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共建“一帶一路”讓加中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貿易、教育以及醫療等方面的合作邁上新的臺階,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培育了科研和技術人才,助力共筑高水平非中命運共同體。
“推動非洲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
日前,中方發布《支持非洲工業化倡議》《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三項舉措,支持非洲一體化和現代化建設。同為發展中國家,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事業,必將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范。
在非洲之角經濟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阿里·伊薩·阿布迪看來,非洲可以從中國的發展成就中汲取經驗,“中國消除絕對貧困,極大地釋放了農業生產力,其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表示,農業一直是非中合作的重點領域,中國為非洲國家提供技術支持、普及專業知識,有助于非洲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尼日利亞阿貝奧庫塔聯邦農業大學校長凱欣德表示,尼日利亞是農業大國,但是缺乏專業人才和現代農業技術。多年來,來自中國的農業技術專家扎根當地,培育作物、傳播技術、培訓人員,持續助力保障尼日利亞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轉型。
數據顯示,中國已經和15個非洲國家建立了產能合作機制,同非洲國家合作建設了20多個工業產業園。烏干達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塞瓦尼亞納表示,烏干達和中國的合作有助于烏實現本國發展目標。烏中合作建設的工業園為當地創造了就業崗位,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此外,中國在農業和礦業領域與烏干達展開合作,幫助烏干達引進了先進農業灌溉技術,提升了礦產開采和加工能力。
埃塞俄比亞智庫非洲卓越領導力學院研究咨詢服務局局長卡薩表示,一直以來,中國致力于維護多邊主義,堅定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積極呼吁國際社會在尊重和信任非洲國家基礎上提供幫助,堅定支持非洲在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非中合作的不斷深化,有助于推動非洲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
“中國是非洲國家的好朋友,在幫助非洲國家實現發展目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埃及駐華大使哈奈菲表示,中國的發展成就極大地鼓舞著其他發展中國家。多年來,非中合作取得長足發展。埃及一直積極參與各類非中合作機制,“我們贊賞中國為推動非洲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所作的努力,期待同中國繼續加強合作,為非洲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
本報記者 俞懿春 李安琪(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