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實現現代化的政策與實踐比較學術研討會:學者吁兩國合作解決共性問題
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張素)“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發展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全國日本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黨委書記閆坤近日表示,這既要求堅持國家民族視野情懷、深入理解國情社情,同時也要求充分關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與中國經濟社會文化關系緊密的國家推進現代化的形勢動向、經驗教訓。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2023年會暨中日實現現代化的政策與實踐比較學術研討會由全國日本經濟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9月23日在北京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昌林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中日兩國同屬東亞國家,雖然兩國現代化進程所處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和戰略目標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日本的經驗和教訓為我國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他說。
中日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程永華在致辭中表示,中日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經貿合作體量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兩國務實合作遭遇挑戰,日本出臺的一些舉措給兩國經貿關系帶來逆風,“錯誤行徑嚴重危害兩國長期以來形成的緊密的供應鏈合作關系,最終將給日本企業造成打擊”。
程永華表示,中日應秉承合作傳統、發揮各自優勢,將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發展紅利;積極培育新增長點,開拓更廣闊的合作領域,鼓勵企業在重點領域開展合作;以領導人重要共識為引領,分享更多的共同語言,同頻共振,充分發揮經貿合作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作用,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
“在當前國際局勢動蕩背景下,日本經濟發展面臨諸多課題,岸田政府‘新資本主義’政策實施的效果有待觀察與跟蹤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在致辭時說,中日在經濟上仍然高度互補,經濟關系的底色仍是合作。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僅能為中日關系筑牢“壓艙石”、強化“推進器”,對于促進地區及全球經濟穩定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學術報告環節,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主編崔巖表示,應從本質上把握中日現代化的區別。隨著中日兩國發展差距縮小,共性問題將會逐漸增多,雙方更應相互學習借鑒、相互合作,共同推進共性問題的解決。
為促進產學研交流,會議特設學者—企業家論壇。此外,會議設置“中日實現現代化的政策、實踐比較”“國際局勢動蕩背景下的日本經濟”以及“中日經貿合作與區域經濟合作”三個分科會,與會學者圍繞日本宏觀經濟形勢、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醫療現代化、新能源產業、中日經貿關系及區域經濟合作等議題展開討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