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青年師生用分子考古技術讓烈士“回家”

      發布時間:2023-10-08 14:3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方山南村的北川河谷中,長眠著49位在抗日戰爭或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無名烈士。今年3月,在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的帶領下,一支由5位青年教師及11名學生組成的考古隊抵達方山南村,對長眠此地的革命烈士進行系統發掘和分子考古鑒定。近日,這支考古隊的項目成果正式對外發布。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復旦團隊依靠學科融合和科技創新手段,對烈士遺骸進行分子考古鑒定,推動形成英烈DNA數據庫、體質鑒定、生活狀況復原、面貌復原等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并以此講述英烈故事,紀念和傳承烈士精神。

        故事緣自崔玉岐的尋親之路。2022年年底,他到方山縣峪口鎮南村尋找其三叔崔海治烈士的墓,由于年代久遠,墓地已難尋蹤跡。

        通過查閱史料、走訪村民,呂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發現方山縣峪口鎮南村一塊占地面積3-4畝的坪垣上,埋葬著國際和平醫院第七分院多名搶救無效犧牲的烈士,崔海治烈士極有可能埋葬在這片烈士墓地中。

        為讓烈士魂有所歸,2023年1月,呂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正式邀請文少卿課題組對方山縣南山革命烈士進行系統發掘和分子考古鑒定。

        今年3月,經過團隊8天作業,49具烈士遺骨全部重見天日,一同出土的還有包括銅紐扣、陶瓷帽徽、銅徽、子彈、玉印章、搪瓷碗、塑料牙刷、皮帶及帶扣等在內的90余件器物。

        考古隊員的研究方向跨越分子考古、人骨考古、同位素考古、歷史人類學、古環境DNA、病理影像學等不同專業領域,形成優勢互補。

        據了解,這是復旦大學首次組織考古隊對烈士墓地進行獨立發掘工作。這支隊伍在墓地現場的工作可以分為田野發掘和體質鑒定兩部分,首先需要將骸骨從墓葬里發掘、提取出來,進行清洗,并轉移到帳篷內進行解剖圖擺放、體質測定、病理分析、人骨三維立體掃描等檢測,上述工作將為其后的4項實驗室研究工作——建立烈士DNA數據庫、完成烈士體質分析、還原烈士個體生命史、復原烈士真實面貌建立基礎。

        學生王克師從文少卿,此前,他從沒有親身體驗過真實的考古發掘。3月15日,他的任務是發掘M10號墓室,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對一處墓室進行完整發掘。

        當他小心翼翼地鏟出墓里人骨的輪廓,掃凈每根骨頭上的浮塵,使這具骸骨露出全貌后,便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一具未完全發育成熟的骸骨靜靜躺在墓葬里,從膝蓋處骨頭顯示出的特征判斷,這名烈士的生命大約停止在16歲。

        一瞬間,王克百感交集,“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自己16歲時還在高中讀書,還很幼稚,有時偷懶,有時無所事事。而幾十年前,同齡的孩子卻站上戰場面對槍林彈雨,甚至失去了生命”。

        記者注意到,在“專門為烈士尋親”這條冷門研究道路上,該課題組已堅持了8年。

        2015年5月30日,一條由同行發布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吸引了課題組的目光:“首批中國遠征軍將士(緬甸密支那戰役)DNA鑒定失敗,委托機構建議送到英美權威機構測試,獲得國際頂級技術支持。”

        “在生物學領域,中國現在的技術水平是足以完成這項鑒定的,不應該假手于外國人。”文少卿介紹,經過與同行積極溝通,課題組當即獲取了27具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通過檢測遺骸的Y染色體遺傳類型,推測了其可能的地理來源,為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找親人的家庭帶來希望。

        2015年至2018年間,課題組依據考古發掘的標準方法,共計收集了8個遺址的572具烈士遺骸,涉及滇西保衛戰、長沙會戰、平遙遭遇戰、高臺戰役、淮海戰役等,完成了國家英烈DNA數據庫的一期建設。

        在前期的烈士鑒定中,課題組意識到法醫學陳舊遺骸鑒定的現狀和技術難題,于是在2020年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國家英烈DNA數據庫建設”。

        據介紹,國家英烈DNA數據庫網站建設的整體設想為“點亮方案”,尋親者可以批量或者手工輸入上傳自己的DNA數據,自動與英烈DNA數據庫進行比對。一旦比對成功,該遺址點將變為紅色,點擊以后會有該遺址的詳細背景介紹,以及成排的虛擬墓碑,比對成功的遺骸將會顯示紅色,點開這座墓碑,會顯示墓主人的詳細出土情況、DNA數據、復原的顱面部形態等。

        目前,相關成果均已申請專利。在新技術加持下,課題組已完成572具烈士遺骸的鑒定工作,基于國家英烈DNA數據庫,他們確認了平遙遭遇戰中犧牲的原八路軍某團政委鄒開勝的遺骸,了卻73歲女兒的一生尋親之愿。

        2023年7月9日,經DNA比對,課題組確認方山縣烈士墓地M19個體即為崔玉岐的三叔崔海治烈士。

        據悉,此次南村烈士墓地出土遺骸的平均預期壽命僅為20.5歲,遺骸上有大量與戰爭相關的創傷,多個個體下肢骨上發現了嚴重的感染。

        經過碳氮同位素分析,根據骸骨的碳、氮值變化,課題組為烈士們還原了個體生活史,從食物類型和營養級別方面來看,他們發現烈士們在生命最后階段攝入的主要食物是C4植物。

        “很有可能是小米,所以‘小米加步槍’的革命成功方法是真實存在的。”文少卿介紹,所有烈士的碳氮同位素比值基本相同,“說明所有烈士生前攝入的食物種類沒有區別,這是官兵一致最生動的體現,是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密碼”。

        李斯嘉 張菲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tt亚洲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韩国伦理s级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不 | 极品性放荡的校花小说|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地址|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 国内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欧美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久久| 四虎影库久免费视频|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天堂资源在线中文| 国产视频xxxx| 中文字幕julia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在线私拍国产福利精品| eeusswww电影天堂国|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我的好妈妈6中字在线观看韩国|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日韩在线观看高清|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欧美多人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动漫h肉yin文| 欧美jizz18性欧美年轻|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