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進博會)進博會探“綠”:應對環境挑戰 投資貿易如何逐“綠”而行?
中新社上海11月6日電 題:進博會探“綠”:應對環境挑戰 投資貿易如何逐“綠”而行?
作者 宮宏宇
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全球環境挑戰日益增多和可持續發展重要性愈發凸顯,綠色貿易、投資和融資已成為人類社會應對環境變化的重要助力之一。
如何通過貿易、投資和融資更好地促進全球氣候行動?如何解決不同國家在發展綠色貿易投資中的難題?在11月5日舉辦的第六屆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發展綠色投資貿易 共建全球生態文明”分論壇上,“綠色”成為大家的共同關注。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協理署長徐浩良表示,未來的投資增長首先要關注人和地球。我們未來的增長必須以可持續作為基本導向,應該是綠色、數字化的,并且國家的經濟增長也要首先將人的發展和自然保護融為一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在協助各國為可持續發展投資更多資金,目前約有86個國家計劃開展綜合國家籌資框架。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強調,全球綠色貿易投資的前景十分廣闊,但還需要各國政府攜手推進。國際社會應該加強推動綠色貿易相關國際協定的談判,進一步提升綠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和堅決反對綠色保護主義。
交通銀行行長劉珺表示,加快綠色貿易發展,迫切需要推動標準、市場、政策、技術等要素的完善。在標準上,應秉承共同但區別責任的原則,加強國際貿易磋商,探索形成多邊互認的碳排放和綠色貿易體系;市場上應穩步推進碳市場互聯互通;政策上應加大綠色貿易開放度,消除綠色貿易壁壘,特別是不應為綠色技術設置貿易藩籬;技術上應加強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發展中國家應用綠色技術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和綠色貿易發展。
分論壇上,與會嘉賓還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綠色貿易投資給予了更多關注。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格林斯潘提到,發展中國家能源投資不僅涉及轉型,也需要確保它們有能力獲得負擔得起的能源。
劉珺表示,由于發達國家技術競爭的考量,發展中國家技術敏感性、資金缺乏、技術發展緩慢等客觀規律的疊加,綠色技術的溢出效應遲遲得不到顯現。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引進綠色產品、技術等方式,加速本國傳統行業綠色轉型,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雙贏。
此外,多位與會嘉賓還強調,中國綠色投資融資的潛力巨大,給世界帶來更多發展紅利。格林斯潘表示,中國是最大綠色債券發行國,引領了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的步伐。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也提到,中國的綠色投資和貿易,并不是中國一己之事,而是要積極帶動全球在綠色投資和貿易方面一同進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