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體檢市場規模達千億級 AI技術帶來無限可能
體檢破圈
過去二十年是我國院外體檢市場從剛剛萌芽到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數據顯示,我國體檢市場規模在2021年就已經接近2000億元,與之相伴的是公眾健康管理意識的明顯提升和體檢滲透率的增加。2021年,我國體檢人次增長約27%,滲透率由2020年的31%提升至39%。
隨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逐漸應用于體檢機構,健康管理機構競相開啟數字化轉型。
院外體檢市場規模達千億級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體檢市場等同于院內體檢,直到1998年,我國首家商業體檢機構誕生,院外體檢市場由此開啟。不過,由于公眾健康管理意識仍有待提升以及院內體檢形成的優勢地位,院外體檢機構最初幾年的發展并不順利。
直到非典疫情之后,公眾健康意識有明顯提升,院外體檢機構也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巧合的是,現在市場中的頭部商業體檢機構,也基本是在2003年前后成立的。
伴隨體檢機構的發展,我國健康領域的政策紅利也頻頻落地。2016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預防為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等意見。“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健康領域備受關注。作為健康管理的前端環節,體檢有著“健康守門人”般的職責。除了政策紅利,推動體檢中心規范化發展的措施也相繼落地,2018年《健康體檢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健康體檢中心管理規范(試行)》等出臺,對獨立體檢中心多個方面的事項設定了統一標準。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體檢人次2017年-2019年的復合增長率近5%,由4.06億人次增長至4.44億人次。根據艾媒咨詢預計,我國2021年體檢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000億元,市場空間廣闊。2022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我國2021年健康檢查人次近5.5億,滲透率約3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體檢人次下降約3%,但疫情顯著促進了我國國民健康意識的發展,2021年體檢人次增長約27%,滲透率由2020年的31%提升至39%。有機構預測,2023年,隨著居民體檢恢復正常,疊加新冠對居民健康意識的促進,行業有望高速增長。
AI技術為行業帶來無限可能
為進一步提升效率和檢查的精準度,近年來,體檢機構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積極擁抱人工智能、云技術等科技,體檢過程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不斷“破圈”。
舉個例子,AI技術在醫學健康領域的落地,有望為行業帶來無限可能。多家機構也將AI技術引入健康體檢,從癌癥早篩、AI影像輔助檢測系統等多角度入手,助力體檢服務模式升級。還有體檢機構將海量體檢數據搬上“云”端,使用國際前沿的方法和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應用,形成包含量表、文本、影像、波形、組學等多種數據類型的多模態數據庫,在覆蓋體檢檢前、檢中、檢后的全環節中,為用戶提供實時、智能、精準的全新體驗。用戶拍過的每一張X光、肺部CT、心電圖等都將實時傳輸到云端,交由AI閱讀后進行輔助初篩、診斷和分類,再精準推送給相應水平的醫師進一步診斷。
一些特殊人群的多樣化需求也開始顯現。2021年《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的早期篩查、干預及分類指導”;2022年《“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和重點人群健康,強化防治結合和醫防融合”。分析指出,這些政策均利好體檢行業的發展。
雖然2021年的滲透率提升迅速,但我國體檢行業滲透率較美國、日本等國家70%以上的滲透率仍有較大距離。換句話說,我國體檢市場還遠未飽和,仍大有可為。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