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西醫院拓展科研資源
中新網廣州11月6日電(蔡敏婕 黃睿)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醫學部主任、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6日在該醫院188周年院慶系列活動上表示,醫院建立了在表觀遺傳調控方面的廣東省重點實驗室、腫瘤免疫領域的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實驗室,與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組成聯合研究團隊,開展深度合作。此外,醫院還正在與人民衛生出版社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學教材編寫,推動大灣區醫學生接受統一的醫學教育。
宋爾衛表示,百年老院面臨著不同于以往任何時期的形勢和挑戰,而研究型醫院是破解時代難題的鑰匙。近年來,醫院堅持走研究型醫院發展道路,強調以臨床需求作為導向開展前沿科學研究,攻關產出成果回饋臨床、服務人民健康。
在宋爾衛看來,醫學和技術日新月異,好的臨床醫生首先要能夠終身學習,其次是擁有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和善于思考,以及與團隊溝通協調的能力,最后不能缺少的便是有胸懷天下的情懷。
“臨床醫生一兩年不學習,在專業上就會落后,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新進展、新突破。”宋爾衛說,無論是基層醫生還是大學附屬醫院的教授或主任醫師,都必須不斷學習,而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就要堅持做好科研。
面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新發展格局,醫院不斷探索研究型醫院發展道路,同時也積極尋求空間的拓展。
當天,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舉行仁濟樓啟用儀式,仁濟樓占地面積為257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2757平方米,內設零磁醫學研究中心、醫學大數據研究中心、醫工融合研究中心、醫學教學科研基地等。實驗室區域內配備了完整的生物醫學測試服務平臺。仁濟樓將進駐一批人才專家,對腫瘤免疫、移植免疫、非可控炎癥、自身免疫等方向開展研究,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宋爾衛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極弱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設計師房建成現場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房建成及其團隊將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科研團隊攜手,共同開展弱磁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研發合作,推動醫工融合發展。醫院將以此為開端,助力國家提升醫學領域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據了解,借助超高靈敏極弱磁測量技術可精確檢測人體功能信息的優勢,可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機制研究和臨床診斷開辟新途徑,有望解決疾病早期診斷與預警預測機制等重大難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