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短板” 廣西加快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區高質量發展
中新網南寧11月9日電 (記者 黃艷梅)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短板,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加快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區高質量發展。
在11月8日舉行的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奕君介紹,廣西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加快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四個家園”,著力在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廣西不斷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大力傳承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持續打造“壯族三月三”“劉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傳承保護銅鼓、壯錦、風雨橋等民族文化瑰寶,創新開發系列文化和旅游產品,不斷推動全區各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022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累計下達少數民族聚居區一般性轉移支付2480.55億元人民幣、占全區的46.9%。廣西部署開展興邊富民推動沿邊地區高質量發展、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等四個專項行動,讓全區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廣西深入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等,在廣西沿邊沿海地區開展“四個共同”文化長廊宣傳教育點建設,創新建設1000余個民族“同心文化載體”,促進各族人民全面交往、廣泛交流、深度交融。
此外,廣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治理民族事務,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有效防范民族領域的各種風險隱患,強化邊境管控,形成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快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廣西官方表示,廣西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持續建好“四個家園”,加快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進一步擦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金字招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