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產業集群
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 呂少威)全球首個開源開放的智能網聯路側操作系統智路OS發布;拜耳醫藥國內首個創新中心——拜耳·亦莊開放創新中心啟動運行……記者16日從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北京亦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后出臺30余項普惠性政策,年均投入資金規模超50億元,促進高精尖產業高質量發展,組合效應凸顯,預計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將超25%。
年均投入超50億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沈永剛介紹,北京亦莊在金融支持、土地空間保障、服務企業、先行先試、政策兌現等方面先后出臺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進一步促進專精特新、國高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30余項普惠性政策,年均投入資金規模超50億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圍繞金融支持,北京亦莊出臺設立100億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同時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每年安排4億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出臺以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型企業為支持對象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服務和支持力度;出臺支持企業上市發展專項政策,對成功上市的企業給予最高1200萬元的專項獎勵。
為加大土地空間保障,北京亦莊今年9月出臺《亦莊新城城市更新實施辦法》,進一步推廣“50年國家戰略項目+20年彈性出讓+先租后讓+代建標準廠房+城市更新”的五級供地模式,每年推進不少于100公頃土地開展城市更新。此外,創新高端產業供地模式,先后出臺《社會投資工業類項目“拿地即可開工”審批服務指引(試行)》,各審批部門通過靠前服務和業務協同,加快產業項目落地。
在服務企業方面,全國首創“亦企服務港”模式。四年來,亦企服務港累計走訪企業50000余家次,解決企業訴求近6000件,讓企業“小事不出廠、大事不出港”;圍繞主導產業成立工作“專班”,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一站式”“管家式”專業服務,實現政策鏈、資金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有效組合。
不斷探索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2022年,“一業一證”“首席審批師”“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等12項改革舉措全市推廣。2023年,北京亦莊又率先探索工業用地使用權帶設計方案供應、為重點項目提供“一企一冊”規劃手冊,打出了“帶方案入市”+“一企一冊”+“責任規劃師”+“首席審批師”的服務組合拳,打造極優服務,極簡審批,探索形成了“1+4+N”的“定制化”服務模式。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介紹,經開區始終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科技創新引領和前沿產業布局,全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搭建城市級創新場景應用,推動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目前,已部署22家測試車企739輛自動駕駛車輛,實現了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等8大類應用場景,累計為大眾提供常態化出行與生活服務超200萬人次。
北京亦莊先后出臺“生物醫藥1+2”政策,明確創新藥和醫療器械兩個發展方向,鼓勵企業開展早期研發、臨床研究,單個企業年獎勵額度提高到1億元,并根據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后的不同階段,給予1000萬到4000萬元資金補貼,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藥智造”產業高地。
圍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技術研發、場景開放,北京亦莊采取獎補、搭建溝通平臺、支持企業上市等方式,制定出臺《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促進首臺(套)產品示范應用實施方案》等政策舉措,支持小米、金風等龍頭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像京東方、恒瑞、海納川等新項目落地建設,支持康樂衛士、星昊醫藥等企業北交所上市融資。
劉力表示,下一步,北京亦莊將不斷完善政策體系,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賦能、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雙向賦能。(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