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 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動能澎湃
央視網消息:臨近年底,各方高度關注中國經濟運行情況。記者12月6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恢復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征,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人表示,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工業生產有所加快,服務業增勢良好,生產供給穩步回升。與此同時,消費熱點亮點明顯增多,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市場需求較快恢復。前10個月,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63.7%、26.7%。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連續5個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由降轉增,顯示質量效益持續改善。
國際主流聲音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分別將2023年、2024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從5%、4.2%上調至5.4%、4.6%;經合組織近期將2023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從5.1%上調至5.2%。
民營經濟是感知經濟趨勢最具敏銳度、引領經濟向好最具創造力的生力軍。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負責人表示,隨著一系列配套政策舉措落地實施,民營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民營企業推動經濟恢復向好的作用進一步彰顯。調查顯示,三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重回上升區間,民營企業生產訂單情況、經營情況總體改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414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主要來源于自主開發與研制,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
展望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仍然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和支撐因素:一是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二是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三是擁有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四是擁有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帶來的動力優勢。五是擁有較大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將為駕馭各種復雜困難局面打下堅實基礎。
2023年全國企業負擔調查評估報告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近日發布《2023年全國企業負擔調查評估報告》,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穩增長系列政策以及多項惠企減負舉措落地見效,市場活力逐步恢復,企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對涉企行政事項和收費清單管理滿意度較高。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8100余家大中小微型企業進行調查。
調查顯示,六成企業認為2023年宏觀經濟總體平穩,54%的企業預計本年度營業收入同比有所增長,46%的企業預計本年度實現利潤總額同比有所增長。
調查還顯示,九成左右企業對當前營商環境總體感到滿意,并表示較上年持續優化。八成以上企業反映各類涉企行政事項清單在知曉度、查詢便利度和清晰易懂方面整體表現良好。
今年以來,接續實施的多項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效果總體較好。調查顯示,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減稅政策以及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等降費政策應享盡享率均在80%以上。
近期境外機構連續9個月凈買入中國債券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近期,境外機構的凈買入與增持債券呈現逐月明顯增加趨勢。
近期,境外機構已連續9個月凈買入我國債券,2023年以來累計凈買入量近1萬億元,10月外資凈買入量已超過2000億元。三季度以來,境外機構持債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10月份增持近400億元,預計11月增持量有望達到2500億元。
據了解,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尤其是三季度以來,一系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回升向好的態勢更趨明顯,相應的,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價值與避險屬性更加凸顯,中國債券市場展現出了較強的投資吸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