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業拿什么留住專業人才?
閱讀提示
眼下,人們對養老服務工作的認知逐漸轉變,但該行業依然存在專業人才不足、隊伍穩定性差、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對此,專業人士指出,關鍵是解決收入低、上升空間不足等問題。
“有什么建議給年輕人啊?我建議不要給年輕人建議”“你的人生可以被指點,但不要指指點點”……最近,天津市一所養老院,28歲的養老院院長陳卓帶著一群穿著中學校服的八九十歲老年人,拍攝的短視頻火了。很多網友被視頻中老人幽默、犀利的話語“圈粉”。
拍段子、開直播,專業的年輕人加入,打破了人們對養老院和養老服務工作的刻板印象。
老齡化趨勢不可阻擋,社會對養老服務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養老機構也需要更多專業力量的加入。養老服務業拿什么留住專業人才?
“這是一份既專業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助起、助浴、助便、測血糖、量血壓,每天做的都是與老年人吃喝拉撒睡相關的工作。”就讀于北京大興一所職業學校的小蘭,目前正在望京一家養老院養老護理崗位實習。
在養老院,養老護理人員是工作主力。他們主要由“4050”人員和像小蘭這樣的專業人才組成。“4050”人員負責部分基礎生活照料、保潔等工作,而年輕人多二十歲出頭,畢業于職業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或康復、護理等專業。
“當初我選擇老年福祉學院護理專業時,父母都很猶豫。他們覺得,養老護理就是伺候人的,名聲不太好聽。”小蘭說,在校期間,他們學習了生物化學、解剖學、疾病學、老年護理等專業知識,還接受了藥物應用、照料操作、急救知識、傷口處理等操作實訓。
與學校的模型訓練不同,養老院里,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性格各不相同。因此,大部分到養老院工作的年輕人都要從一線做起。
與老人們朝夕相處兩個月,小蘭感到意料之中的辛苦,但也有意料之外的驚喜。“有位90多歲的健忘癥老人,從剛開始看都不看我一眼,到如今每天能準確喊出我的名字,那一瞬間,讓我覺得這是一份既專業又有成就感的工作。”小蘭說。
養老院里,需要照顧的不僅是老年人的身體。專業的年輕人加入,讓老年人的生活豐富了不少。
手勢舞、逛集市、做美甲、燙發……記者近日走進北京市來廣營鎮一家老年公寓,活動負責人李水平正在安排當天的老年樂享活動。
“和年輕人在一起,有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像美甲,我以前不可能在手上畫紅指甲,但這次試著涂涂,我還挺喜歡的。”一位奶奶開心地說,與年輕的護理員們在一起,就像和自己的孫子孫女在一起一樣。
社會認同感提高,但待遇低、強度大
21歲進入養老行業,9年過去了,李水平從一名實習生成長為養老機構負責人。她發現,隨著社會對于養老服務業的認知變化,過去一些人看不起養老護理員等情況正在轉變,“人們越來越認可養老護理工作,知道我們提供的是專業的養老服務。”
回憶起最初進入養老服務業時,李水平說,“當時,養老院有100多個床位,都是我們這群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在照料,給老年人喂飯、換紙尿褲、翻身,有時他們還會發脾氣。”
在李水平看來,這份工作并不光鮮,她也曾為此迷茫過。
收入方面,李水平以北京地區舉例,養老護理人員實習工資一般不到2000元,正式員工的月薪多在4000元~5000元,包吃包住。
前不久,國家統計部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3》顯示,2022年,北京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近20.9萬元,城鎮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近10.5萬元。
另外,養老院的工作分白班和夜班。“夜班格外辛苦,因為夜晚容易出現一些危險情況,例如老年人摔倒、噎食、墜床,及腦梗、心衰等急性病變,需要及時注意老人的身體情況,護理人員很少能睡個整覺。”李水平說。
“我們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兩個班,畢業80人,從事本專業的不到10人。大家都轉行了。”李水平說。
采訪中,幾位實習生坦言,最想做的是養老管理或行政工作,“但目前養老機構的管理者基本是從護理員做上來的。剛畢業的年輕人學得再好,直接去管理,不服眾,也不現實。”
“一線護理工作,讓我干兩年,我能堅持,但如果再做個四五年,能不能堅持,我自己也很難說。因為即使到組長、主管崗位,依舊要做不少基礎工作。”李水平時常對剛入行的年輕人說,進入養老服務業,最起碼要做好前三年都在一線護理崗位吃苦的打算。
關鍵是解決收入低的問題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養老服務業存在招人難、養老護理專業人才不足、隊伍穩定性差、人才流失嚴重、院校培養的人才進入養老服務業就業意愿不強等情況。
近日,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護理員節上發布的《2023養老護理員職業現狀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4億人,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迫在眉睫,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日顯迫切。
通過調研,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發現,養老服務業雖有一定發展,但總體滯后的局面并未改變。在多種制約因素中,護理人員收入低是導致隊伍不穩、人員不足、服務不良的根本原因。
鄭功成認為,要扭轉這一滯后局面,關鍵是解決因收入低而導致人員不足、隊伍不穩、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他呼吁壯大養老服務的物質基礎,設立護理員薪酬補貼機制,包括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護理險制度等。
當前,老齡化加速,各地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年輕人進入養老服務業工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對養老護理員發放入職補貼。在北京,對于畢業生進入養老服務機構專職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按照本科及以上6萬元、專科(高職)5萬元、中職4萬元的標準,發放入職獎勵。
“目前,養老護理員比較緊缺,需要從方方面面拓寬渠道,如通過校企合作、對口合作等方式,定向培養人才支撐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學院教師竇學偉建議,用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優的薪資待遇及更暢通的職業上升通道,吸引更多專業的年輕人從事養老服務。
如今,李水平也負責機構的招聘工作。她的感受是,這個行業發展空間很大,“如果對養老工作有熱愛,愿意堅持,年輕人在這個行業還是很有前途的。”
周子元(來源:工人日報)
周子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